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化学课的实验课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的实验课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的实验课教学
摘要: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化学是化学学科最基本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将实验和教材有效结合起来,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调整方式,通过展示化学相关事
物和现象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很多老师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关键。


了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过分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对学
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为了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将实验课转为理论课,本该让学生
进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也被搬到课堂上来,将实验教学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
学生,很多细节性的知识根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对“板书式实验教学”产生视觉疲劳,主观能动性低,学习成绩止步不前。

这样的教
学理念严重曲解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学到本质知识。

2.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实验教学兴趣不高,对实验教学有恐惧心理,
化学实验中经常会有火、爆炸等现象,学生怕对自身构成伤害,在实验教学中经
常抱着玩的心态,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对化学仪器,药品等进行
有效的预习,了解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在试验中对涉及到的危险性操作要引起
重视,但是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实验的目的,在试验中盲目学习,经常会出现操
作不规范的现象。

比如在酸碱实验中,学生根本不了解酸的同性及原理,在实验
中不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也是胡编乱造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准确
性。

3.学校重视度低
学校对各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学校对化学实验教
学的重视程度低是导致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学校将更多的教育资金用在文化课
教学中,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都不够,化学实验进行不下去。


验室里的化学药品、仪器不全,甚至有药品变质等现象,使很多常规式的实验工
作无法进行,甚至很多课堂上的岩石实验都无法进行,学生无法了解到实验的全
过程,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如何进行实验教学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新教学内容与
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
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
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

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
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
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
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
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2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

明显看到
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
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更好。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
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
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
受效果要好得多。

2.探究式实验教学生活化
化学现象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日常生活都和化学有
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老师要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游街结合起来,积极探究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习生活化。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学到《二氧化碳制
取的研究》,灭火剂、防腐剂等都会用到二氧化碳,在实验中老师可让学生通过
大理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的实验
现象进行对比研究,讨论哪种方法作为提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结合生活中的
二氧化碳,进行实验探究。

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
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
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比如在实验室收集CO2时,课本上讲道:由于CO2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故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但事实上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呢?我们可
以在学生做基础实验2时让学生自主探究,结果学生会发现:CO2能用排水法收
集且收集速度较快。

通过有趣、生动的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
新能力。

4.加强实验安全性,提高实验有效性
无论在哪个环节,安全都是最重要的。

化学实验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
有腐蚀性,有的可燃、易爆等;实验仪器大多数是玻璃制品,易破碎;实验中经常
用到酒精灯,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果哪个环节不小心,对客观
条件掌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如果由于教师操作不当发生安全事故,
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及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以后不敢观
察实验甚至不敢动手做实验。

所以,化学教师要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事
先检查所有仪器、装备是否可用,所做的实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做“H2的性
质实验”时,教师要对这个实验具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心中有数,知道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结束语: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化学教学质量
的提高。

因此,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再认识,以便充分利用实验
教学活动,采用多种对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
进行科学探究,为学生实验能力提高与综合素养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军,赵文斌,杨林.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
与管理,2011,(02):99—100.
[2]王峰,鱼静.高校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03):320-322.
[3]刘贺芝.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0):90-92.
[4]苏德林.初中校本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01):80-8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