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河北省丰宁县选将营中学:党立东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复习课一课时
学情分析:经过前边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学习,学生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从实验出发,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的实验的认真探究,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合作等方法复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接触控制变量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集气瓶、试管、铁架台、导管、镊子、药匙、酒精灯、多媒体
药品:干燥的石蕊小花、醋酸、二氧化碳、稀硫酸、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理石、木条
三、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提高科学
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课前老师也布置了预习,同学们,你对二氧化碳了解了多少?
为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独立完成【预习检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2)二氧化碳既不能,也不,不支持呼吸,无毒。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写化学式),碳酸不稳定受热易。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为。
(5)实验室用和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收集方法为:。
【小结】针对学生检测完成情况总结
【实验】石蕊试纸放二氧化碳中
【提问】为什么干燥的石蕊试纸放进二氧化碳中就没有现象呢?
【交流讨论一】
将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制成干燥的石蕊小花。
用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下列对比实验
(1)干燥纸花的颜色变化Ⅰ;Ⅱ. ;Ⅲ;Ⅳ。
(2)实验Ⅰ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小花,这说明了紫色石蕊遇变。
(3)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现象(相同、不同),这说明水(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
进行的Ⅰ、Ⅲ两项实验,现象(相同、不同),这又说明二氧化碳。
(4)实验Ⅳ与实验Ⅰ的现象(相同、不同),这说明在实验Ⅳ中出现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和反应生成的(化学式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如果将实验Ⅳ中红色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么?
【过渡】现在老师相信你们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了很深的了解,但对于中考,另一个考察对象便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里老师又有问题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怎么探究出来的呢?
【交流讨论二】
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个探究试验。
【温馨提示】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考虑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和药品能否进行试验;然后考虑药品反应速率;反应发生的条件;使用仪器复杂程度;制取的气体是否纯净;制出的气体是否易于收集等。
实验药品小明跟同学们探讨交流得到了以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他对给出的几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①蜡烛、木柴、酒精等含碳物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②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剧烈反应,迅速产生CO2;
③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反应速率适中;
④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你认为应选择第组药品,原因是:
实验装置所用药品分别为态和态,且此反应(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择作为制取装置。
通过对比制取氧气的装置,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实验装置应考虑:和反应发生的。
收集方法收集二氧化碳用法,选用的装置为,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而且。
对比氧气的收集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收集气体考虑的因素是:①气体是否或跟水反应,②气体的。
验满方法
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检验
方法
A B C D E F
【教师活动】查看小组探究过程,指导点拨。
【提问】根据以上的探究,你能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么?【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装置、收集、验满。
【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收集气体;
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大理石.请你将这几个步骤按顺序排列好:
【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总结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二氧化碳的知识框图。
【PPT】展示知识框图
【作业】P45页2、3、5题
【家庭小实验】P46页6,、9题
【预习】请同学们课后预习课本第二章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五)、【达标检测】
1、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应用()
A、碳酸钠和盐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煅烧石灰石
D、石灰石和稀盐酸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不变色
B、变红后颜色不再变
C、先变无色再变红色
D、先变红色再变紫色
3、收集CO2时,检验集气瓶内的CO2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注入澄清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注入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
4、下图为某同学画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你找
出有哪些错误?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则一段时间后,可能看不到的现象是()
A、试管中CO2减少
B、试管下降
C、试管中有一段浑浊的液柱
D、烧杯中的液面下降
【中考链接】:
如图12所示,在蒸馏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汽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
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NaOH 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逐渐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不做)(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
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所以这节课我适当的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分组实验,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快乐,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