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一、何为“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失去权威,已经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诸侯国了。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行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互相征战,史学家们将其中五位先后称霸一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诸侯称为“春秋五霸”。

二、各种版本的“春秋五霸”
关于“五霸”至少出现过九种说法,这九种说法如下:
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史记》
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荀子·王霸》
⒊“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⒌“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夫差”——《汉书·诸王侯表序》
⒍“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鲒崎亭集外编》
⒎“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辞通》
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中学课本
9. “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南怀瑾《论语别裁》
其中又以第一种说法最为众人所接受。

三、人物简介
1、齐桓公。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
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他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

2、晋文公。

晋文公于公元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3、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

秦穆公还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

在周襄王在位时,秦穆公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

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4、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宋襄公在位时期,宋国只是一个中等实力的国家,泓水之战中他为又因对敌人也讲“仁义”的迂腐做法被楚军击败,自己也受伤身死。

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然将其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其一在于他确实曾以盟主的身份主持过诸侯会盟,其二是他素来推行仁义,得到国人的拥护,而且在诸侯间也有贤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

5、楚庄王。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一定的作用。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学派的“仁”的思想基本相符。

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