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时
课堂目标
1、阅读第一目第1、2段,说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含义及先民生活状况, 背过中国进入新时期时代的时间; 2、阅读第一目第3、4段,梳理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完成表格内容;通过 小组合作概括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特征; 3、阅读第一目第5段,说出原始社会经历的主要社会阶段以及母系氏族社会和父 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 4、阅读第二目,结合老师讲解,说出国家产生的一般规律,解释禅让制和世袭 制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难点: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特征
代表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时间
区域
7000-5000年前
社会状况
社会阶段 母系氏族
母系-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5000年前
父系氏族
良渚文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概念解析: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为考古学上 的术语。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 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 年左右。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区别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场景
元谋人门齿化石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4、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代表文化
时间
区域
社会状况
社会阶段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7000-5000年前 黄河中下游 彩陶、粟、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氏族成员间的平等关 系早已被破坏,贵贱 有别、高下依序的等 级制度已经存在,国 家已经产生。
2015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国新办举行的“山西·陶寺遗 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对陶寺遗址考古的重大成果,认为:山西省临汾 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国”;陶寺遗址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2、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 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 说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
富精美,如白陶、黑陶、彩陶,还有玉器、石器、象牙 器、骨器等。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仅随葬1件陶鼎或再加 1件獐牙。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
表明私有制产生,已 出现贫富分化开始或 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 社会。
3、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 一、二百件,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经鉴定, 墓主都是男性。小型墓: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 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类墓约占 墓葬总数的90%。
1、文明产生早,多元化并存 2、分布广泛,中原核心地位逐渐形成 3、由部落时代向阶级社会过渡 4、不同之间地域发展不平衡 (整理至第4页左侧)
学当考古家
1、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但是各个 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
尚未产生较大的贫富 分化,处于母系氏族 时期。
2、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晚期墓葬中,大、中、小墓差 别极大。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有木椁葬具,随葬品丰
二、从部落到国家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产生的历程: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 ――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或可称为 初始国家)是小国寡民式的邦国,邦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王国,王国以后, 通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走向了帝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目和第三目,说出夏、商、西周建立和灭亡的时间和相 关重大事件; 2、细听老师讲解,整理并背过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的相关知识; 3、在老师引导下,结合夏商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经过小组讨论,概括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指出其发展趋势;
邦国时代王位传承方式: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禅让制:是指统治者在活着的时候自愿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 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王国时代王位传承方式: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世袭制:是指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的制度,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 种形式,即“传子” 或者“传弟”,西周开始,“传子”成为主要途径。
说出: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代表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时间
区域
社会状况
7000-5000年前 黄河中下游 彩陶、粟、
5000年前
长江下游 黄河中下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水稻、养蚕缫丝
黑陶
玉器、祭坛、神 庙
社会阶段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水稻、养蚕缫丝 母系氏族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5000年前
黄河中下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黑陶
玉器、祭坛、神 庙
父系氏族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第3页《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分析石器时 代中国文明发展的特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第3页《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存分布图》,分析中国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记住:石器时代中国文明发展的特点
1、文明产生早,多元化并存 2、分布广泛,中原核心地位逐渐形成 3、由部落时代向阶级社会过渡(发展趋势) 4、不同之间地域发展不平衡 (整理至第4页左侧)
1、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农 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古人类中,会种植农作物水稻 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