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例传统纹饰•民族风格工作单位:XXXXXXXXXXXXXXX名:XXX 科:美术课题:传统纹饰•民族风格、教学理念本课遵循美术新课程的要求以“美术与人文”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展现视觉艺术的魅力,拓展其内涵与外延,并沟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以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为目标。
课堂中设置不同形式的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关怀历史 文化和科学文明,各种尝试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不论东西方艺术,想了解传统纹饰,就必须探讨纹饰根源。
因为这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 现,从传统纹饰来看美学角度,任何时期的传统纹饰都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
本课教 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了解研究传统纹饰的用途、种类及构成美的因素;二是了解 传统纹饰的造型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先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再深入展开。
这 节课以欣赏为主导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去寻找发现更多不同的传统纹饰, 族风格。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探究教学方法:欣赏探究、提问、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教学模式:活动激趣一欣赏探究一操作实践一交流与学习一展示评价 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了解中国传统纹饰的特点、用途和种类。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纹饰与具象纹饰的特点。
3.用传统纹饰的造型方法绘画美丽的彩陶。
教学要点;1.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纹饰的特点、用途和种类。
在学习中掌握抽象纹饰与具象纹饰 的特点。
2. 难点:能运用传统纹饰的造型方法绘画美丽的彩陶。
教学准备: 具:1.中国传统纹饰资料。
2.用多媒体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纹饰作品。
3.网络教学资料。
具:1.收集日常生活中纹饰作品。
2.收集认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纹饰。
作业要求:1.自选一个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
设计两个陶罐并在陶罐上画上你喜欢的抽象纹 样。
我设置多个尝试练习活动,为的是引导 了解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文化内涵和民评价2.运用学过的传统纹饰进行创作。
传统纹饰•民族风格回答:按照题材特征可以分为两种(1)抽象纹饰(2)具像 纹饰 2.介绍传统纹饰抽象纹饰和具像纹饰的概念:抽象纹饰:一些具体几何形特征的纹饰,如水纹、云纹、回形 纹等。
具像纹饰:以客观具体形象做素材的装饰纹样,如植物纹饰、动 物纹饰等。
3彩陶和青铜器作品为代表的一些几何特征的抽象纹饰的。
作品欣赏: 《旋纹罐》细泥红陶,通体磨光,敛口,口沿外有四望,口沿、 肩、上腹部分三层回旋纹和水波纹。
《米字纹瓮》短颈,平肩。
腹鼓造型浑圆,饱满。
《人面鱼纹盆》彩陶鱼纹盆属仰韶文化。
它于1954年在西安半坡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1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初中二年级设计思路知识 探究 阶段出示 问题 引导 探究组织教学:(1 min )检查学生准备工具的情况,师生问好。
探究与学习:(3 min )根据小组提供的纹饰资料和课本资料,小组合作研究:1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吗 ? 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回答内容。
2.介绍什么是民族文化。
中国是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从古到今,形成了很多传统 的文化,如古朴的彩陶,诡异神秘的青铜,单纯浑厚的汉画砖,绚丽多 彩的针织,栩栩如生的剪纸等。
其中,这些传统民族艺术,雕刻和绘制都非常的精细,显示出意匠之 美的纹饰,强烈的反映了每个时代的不同的审美时尚和文化内涵。
(点题)导入主题:今天我们上的课就是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传统纹饰•民主风格。
1.介绍什么是传统纹饰提问:传统的纹饰按题材可以划分为哪几类纹饰 ?在收集资料、 欣赏与交流的 过程中探讨这 一课题能培养 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初步让学生 了解本课内容 为下面知识的 深入作铺垫。
多媒体显示 答案。
详细分析作 品,让学生了解 作品的造型特 点和传统抽象 纹饰的形式美 感培养学生学 会鉴赏的能力。
村遗址出土,从上可以看到,圆形人面上有三角形装饰,陶盆上 那用黑色绘成的鱼形图案,十分生动,它张口露牙,鼻尖翘起, 似乎悠然自得地在水中邀游。
尝试练习一:绘画彩陶作品中几何纹饰1 .同学看到的彩陶中的纹饰都是什么样的几何纹饰组成的呢?那 么大家来做个练习,同学们把刚才老师介绍的彩陶作品中的一些 几何图形给画出来。
(3 min )2. 请学生上黑板画出他们看到的几何图案。
学生绘画,老师肯定、 赞许。
3. 我们就以古代青铜为代表来介绍抽像纹饰中的云纹与回形纹。
尝试练习二:考考你的鉴赏能力 根据图和文字进行连线:图文结合的 练习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分析 能力,激发学生 的 学习兴趣。
从艺术技巧来看,表现手法 单纯简练,形象生动纯朴, 结构规正,特征鲜明,笔触 粗放有力,颇富有装饰性和 节律美。
对刚才的鉴 赏作一个知识 巩固练习,边记 忆边学习,印象 更深刻。
饰程放射状的合适纹样,适合 多角度观看。
纹饰繁缛瑰丽,线条流畅, 动感强烈被誉为“彩陶之王”尝试练习三:判断彩陶纹饰的特点下面是对彩陶纹饰的描述,你认为是正确的就举手。
1是密集,以线为主且粗细变化比较大。
用线直线表现动态;用曲线表现静态,以线的方向变化表现旋转。
2、这时期旋动的纹样,由于线的密集和加粗,动感特别有力,粗壮而浑厚,象黄河漩涡,因而也称为涡纹。
3、动的纹样,往往配以不规则的水平线,以静衬动。
而且还常常用大的圆点压在线上,这是以前的彩陶纹样上所少有的,使流动感的线条中出现凝冻的效果,有相对静止的感觉,这样显得动中有静,增加了纹样的节奏美。
尝试练习四:对常见的古代青铜器和玉器的抽象纹进行连线1•对三角雷纹、云雷纹、目雷纹、勾连雷纹的特点进行学习。
雷纹这一练习是让学生了解纹饰的特点。
通过全班集体练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举手这一动作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生概括纹样特点。
云雷纹目雷纹勾连雷纹作品欣赏:《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将动物装饰与实用器皿的几何造型相结合的典型作品.四羊身躯与方形的器腹融为一体.羊角突起,形态夸张,曲圈上挑,与蹯曲的四龙形成对比,增强了装饰效果;器皿表面布满精细的兽面纹,云雷纹等纹饰,整体上给人以庄严,神秘和狞历的审美感受。
《镶嵌云纹敦》战国早期盖与器的造型完全相同,各有两个环钮,三角兽,盖缘有3个三角兽衔接锅顶饰涡云纹,通体饰几何纹。
根据尝试练习三对纹饰的特点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和认真分析得到答案。
分析他们熟悉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纹饰是如此的精美绝伦。
赞叹中华文化的同时能学习这《钟高》48厘米,1964年云南祥云大波那,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扁圆体,中段较宽,上下两层微束。
顶部有绳纹半环钮两侧饰回纹及云纹图案。
提问:看完了这些展示作品,那么这些作品都有那些纹饰呢?(讨论互动)F面我们以剪纸和刺绣来介绍具像纹饰: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
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和刺绣传统文化中也采用了植物纹和动物作为题材。
剪纸作品窗花的表现题材极其广博,举凡戏剧人物、历史传说、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现实生活及吉祥图案均可成为窗花的表现内容,可谓无所不有。
剪纸作品展示:接着介绍剪纸的表面题材,和不同地域的剪纸风格。
些作品中运用的纹饰。
多媒体辅佐教学,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具像纹饰。
作业布置:1.设计两个陶罐并在陶罐上画上你喜欢的抽象纹样。
(符作品参考和纹样参考,课本P29)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堂指导。
欣赏与学习 (3min )欣赏小组同学的创作作品。
学生组际间相互介绍自己组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 评价。
每个小组评出最好的作品由组员进行介绍并推荐他课堂小结:通过欣赏、提问、讲解、示范、及学生尝试画的方法进行教 学。
通过对彩陶和青铜器还有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赏析 ,让学生进 一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纹饰的种类特征 ,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 魅力。
提供一个课 后探究与学习 的平台,开阔学 生眼界。
通过选择性 地让学生自主 选择陶罐的形 态,自由地运用 手绘图象形式 记录与表达自己喜欢的传统 纹饰。
体验创作过程 后参与小组的集体评价和自 我评价。
在评价 中他们获得成功也感受着富 有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的彩陶。
小结中多肯 定学生,多鼓 励。
的作品进行全班评比。
教师进行精品点评,在点评中讲述作品存在的问题并强调 各种抽象纹样的特点。
课堂自我评价表格:案例点评:①本课处处体现着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探究活动中大胆地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能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②知识一环紧扣一环,多个尝试练习不是单独的练习而是相互联系的练习。
比如:作品分析《旋纹罐》、《米字纹瓮》和《人面鱼纹盆》后的尝试练习一,绘画彩陶作品中几何纹饰。
这个练习是在分析作品时让学生对了解几何纹饰,老师讲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是比较的模糊,但通过练习让学生出来,他们就会把“模糊的碎片”一片一片地拼起来。
本来模糊的都清晰了,知识固然得到有效的巩固。
练习后接着是尝试练习二,考考你的鉴赏力。
尝试练习二与尝试练习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几何纹饰就在三个陶罐中出现了,通过尝试练习一学生很顺利地完成尝试练习二了。
③师生互动,营造氛围较好。
④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通过多个尝试练习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纹饰的特点、用途和种类。
在学习中掌握抽象纹饰与具象纹饰的特点并能运用传统纹饰的造型方法绘画美丽的彩陶。
学生的创作作品整体良好。
⑤合作学习、鼓励创造。
多元性评价:最后我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结合的方教师点评相式。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得轻松,学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彩陶作品。
反思这节课, 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一、创设情景,探究学习创设教学情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
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吗?”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是很了解都争先恐后的说:“剪纸、陶艺、民族服装、编织……”,一下子课堂的教学氛围就热闹。
调起来了学生的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中国是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从古到今,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文化,如古朴的彩陶,诡异神秘的青铜,单纯浑厚的汉画砖,绚丽多彩的针织栩栩如生的剪纸等。
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呢?”,这样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中,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践操作,自主尝试性探究学习实践操作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中国传统纹饰的特点、用途和种类,也没有告诉他们抽象纹饰与具象纹饰的特点,而是通过各种自主尝试练习中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