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食同源-健康养生 ppt课件

药食同源-健康养生 ppt课件


花类(共7种) 白 扁 豆 花 ——消暑化湿功同扁豆 代 代 花 ——三世同堂的香花 丁 香 ——古代的口香糖 槐花(槐米)——凉血要药 金 银 花 ——药铺小神仙 菊 花 ——药中圣贤 叶类(共3种 ) 荷叶——减肥消暑荷香馔 桑叶——健身益寿的“至宝丹” 紫苏——善解鱼蟹毒
食物的四气
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 质,也称四性。 寒凉性质的食物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 温热性质的食物 ——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
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 对药食同源物品的规定: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
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
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 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
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
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 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
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
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 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 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 植物类(花、果实、根茎、全草、皮、叶、种子、 其他 ,共81种) • 动物类 (共6种)
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
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2、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 3、药攻食补论 4、调理阴阳的营养观 5、辨证施膳 6、食疗的宜和忌
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药食同源
药食同功
药食同理
“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药食 同源 药食 同功 药食 同理 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与自然界,医药 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 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 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
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 同。
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
《内经》中的天人相应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联 系的统一整体。 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命活动都与自然界有相适应的关 系;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有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利用自然万物及中医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 行医疗保健活动,即中医所说的养生疗疾。
《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人体 的健康状态为“阴平阳秘”。 基于这种认识,《内经》提出了调理阴阳营养观,即用食 物性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盛衰之偏;《素问·骨空论篇》中 指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调理阴阳之大法, 据此中医饮食养生与治疗可以概括为补虚与泻实两大方面。 此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同样注重 调和阴阳,使所用膳食无寒热升降之偏。如烹调鱼、虾、蟹 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菜 肴陛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脾胃不适之弊。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四季养生
食疗的宜和忌
《素问· 五脏生成篇》:“多食成,则脉凝泣 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 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 伤也。” 《素问· 宣明五气篇》:“辛走气,气病无多 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 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 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辨证施膳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 则,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精髓。采用药物疗法称 作施药,采用食物疗法称作施膳。
辨证施膳
因时 施膳
因地 施膳
因人 施膳
春季,万物始 动,适宜升补。 夏季,炎热多 雨,适宜清补 秋季,万物收 敛,适宜平补。 冬季,万物伏 藏,适宜温补。
我国地域广 阔,各地的自 然条件人文情况 均不一样。 因而人们的饮 食习惯、体质以 至所患疾 病亦各有异。
药攻食补论
《素问· 藏气法时论篇》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多有毒,作用 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而食物性味之偏较小, 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表明 虽然药食一体,但二者仍有区别。
调理阴阳的营养观
健康养生——食疗
中医食疗就是通过辨证,结合体质,有目的用食物或药 物的性能和功效来调整身体阴阳,达到保健强身目的。 食疗是利用食物性味方面的特性,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
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
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中医食疗的三大原则
辩证施膳
辩证施膳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因证施膳、因时施膳、因人施膳和因地施膳
药食同源 健康养生
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郑敏
何为药食同源?
•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 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 “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 具有“四性”、“五味”。 •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
五谷:麦、黍、稷、谷、豆
五果:桃、李、杏、栗、枣 五菜:葵、藿、薤、葱、韭 五畜:鸡、羊、牛、马、猪
Hale Waihona Puke 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早在远古 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口 偿身受,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既可当食,也可做药。
食物
自然界
药物
由此可见,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
全面膳食
全面膳食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 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 食,不挑食。
全面膳食
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 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
物质。其实,在中医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
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
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食物的性能
食物的性能,又简称食性、食气、食味 等,是指食物的性质和功能,是认识和 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据。各种食物由于所 含的成分及其含量多少的不同,因此对 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从而表现出 各自的性能。食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 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