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1会计政策选择对于管理者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更像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将会计政策的选择作为棋子,权衡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取向。
1.1管理者作为社会个体,对利益的需求导致会计政策的选择在现代化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股东为了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通常会与企业的管理层,签订一定的薪酬约定,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
管理人员的报酬是随着盈利的增加而增加,提高报告收益的现值。
因此,为了实现个别利益,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维护个人收益最大化。
比如,管理者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回转的时间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调整,这样,管理者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奖酬。
从经理层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
在市场评价过程中,经理人员所服务的公司价值的大小,对经理人员个人的价值大小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一些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来说,在追求自身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决策,可能有损公司股东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成为被监管的目标,经理人员往往就会被撤换,这样会直接降低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经理人员在对自身业绩的评估方面,有时为了提高自身的价值,会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粉饰自身财务状况制造假象。
1.2管理者作为公司的代理人,与公司外部利益群体的协调与债权人的协调,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外进行一定的借贷。
在不同的会计政策下,相关借贷方式的选择或者债务契约的履行,会有所差异。
在目前阶段,我国企业融资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即银行的贷款。
不过由于银行贷款在审核过程中,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考核比较严格,这就会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得到银行的贷款,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做一些变动,
从而把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信息,做得表面十分漂亮,但是其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
与潜在的投资从或是股东的协调。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上市为了筹措股权资金也会有意地选择会计政策。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上市融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核,并且对企业上市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十分严格,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资质较差的企业为了达到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证监会对上市企业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就会把一些想上市但盈利指标达不到规定的企业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就会对盈利情况进行变相的调整,或者通过相关资产的处置,以达到相关的规定。
与政府的协调。
在同政府协调方面,主要是一些改制后上市的国有企业,这部分企业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企业经理人角度考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如果企业经营状况欠佳,在个人业绩考核过程中,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个人的利
益,或者出于对企业缴纳税款方面的考虑,有时就会对相关的会计政策进行变通调整。
2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带来的影响
2.1 宏观地看,这些管理者们的博弈行为似乎会优化企业会计准则管理者在执行代理权的时候,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在资本市场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管理层在经营决策方面,会越来越灵活。
企业的实际管理者对企业的掌控和了解深度,要比其他利益相关者高的多,在同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群体博弈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管理者是最具优势的。
管理者在整个博弈过程中显然赢得了许多利益,而会计准则在相关规定方面,却滞后于企业管理的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企业管理者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促进会计政策不断的向前发展,从而使得会计准则不断优化。
2.2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影响很大,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是指企业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也就是说,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
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政策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同一事项在不同处理方式下产生了不同金额的结果; 再如,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回转的时间差,安排了又一种在不同会计期间合法地调节利润的可能。
这些都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最终导致恶化循环,影响经济的发展。
3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政策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认为会计政策的选择最终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那么,我们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要根据我们最终想要达到的信息质量来衡量。
当然会计信息肯定是越真实越好。
因此,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要以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为原则,只要我们牢牢地掌握好信息质量的要求,就不会造成那些严重的经济后果。
3.1 符合企业总体目标的原则和适用性原则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必须从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当局明确其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本身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等等,以及本企业的优势和问题,明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从而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公允揭示财务信息。
3.2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在国家会计规范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合法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前提,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从事违法活动,不仅会对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使得企业的股东受到经济利益损失。
3.3 决策有用性原则新会计准则首次采纳了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是“为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其,出理性投资、信贷和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的信息”。
因此,会计行为主体必须要了解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恰当选择和调整会计政策,以便使财务信息在使用者的决策过程中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3.4谨慎性原则谨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所要求
的预计时,所需要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从而促使各种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的内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得到最恰当的处理。
3.5重要性原则对于重要性原则,要做到合理准确的把握,会计信息在处理过程中,对于一些项目的重要性把握,要经过严密的审核,避免遗漏一些重要信息。
在一些特殊环境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的影响。
对于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要做到全面准确的反应。
3.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会计财务工作的实质效果,在相关事件和企业一些事项的评估,应该注重其实际影响效果。
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政策的调整和新的法律政策的变化时,对企业运营所产生的影响,要多方面考虑,既要考虑当前现实的影响,又要考虑长远的影响。
4结束语
会计政策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多方面因素,会计政策选择是必然的,但选择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有意或恶意的会计选择会导致财富的不公平分配,由于管理者控制着企业的权利,他们成了这场游戏的最大受益者。
而其他利益主体处于信息劣势,只能被动接受选择行为。
我们不能阻止会计选择行为,但应该规范和引导合法、合规的会计选择,提高社会审计的地位, 加强监管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这样才能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利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