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护理常规

手足口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基A-16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儿童多见。

其临床特征为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

口腔损害表现为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

【诊断】
1.流行病学注意当地流行情况,病前1周内有无接触史。

2.病史注意发热、有无拒食、流涎、口腔疼痛、呕吐、腹泻,注意皮疹出现部位和演变,有无脑膜炎、脑炎及心肌炎症状。

3.体检注意手、足、臀及其他体表部位有无斑丘疹及疱疹,形状及大小,周围有无红晕及化脓感染。

注意唇、口腔粘膜有无红斑、疱疹及溃疡。

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4.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咽拭子培养。

疱疹如有继发感染,必要时取其内容物送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

咽拭子病毒分离;疱疹液以标记抗体染色检测病毒特异抗原,或PCR 技术检测病毒RNA。

如有神经系症状应作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毒RNA。

必要时取血清检测病毒抗体。

5.特殊检查疑有心肌炎者检查心电图。

【治疗】
1.一般治疗服用维生素B1、B2、C。

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口腔溃疡以溃疡散或锡类散涂布患处,疼痛甚者局部涂以2%利多卡因或3%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

呕吐或难以进食者适当静脉补液。

2.伴发症的治疗伴发脑膜脑炎者,早期可试用病毒唑治疗;有心肌炎者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参见第十二篇第二章)。

3.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用复方板蓝根合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木通、竹叶)。

附:接触者处理:医学观察1周,每日测体温,检查口腔及皮肤,疑有发病及时隔离治疗。

【护理】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

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继发感染。

4.给予温流食,减轻口腔刺激。

【治愈出院标准】
自发病日起隔离1周,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口腔溃疡痊愈,并发症基本治愈。

护理体会
1、消毒隔离消毒期1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

2、皮肤护理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呋芦水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五天,擦药期间嘱患者勿洗澡,第6天用温水擦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

勤剪指甲,嘱患者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3、口腔护理病人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每两小时一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拭去坏死组织,再涂以锡类散,以促进溃疡愈合。

口腔涂药后,嘱病人闭口十分钟,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

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布,以防止感染并软化结痂,减轻疼痛。

4、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

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

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因吃零食能加重口腔粘膜的刺激,减少唾液分泌。

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5、并发症观察有无继发性感染的征兆,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肾脏损害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

6、情志护理病人因口唇溃疡并结痂及手足部疱疹,感到难堪,怕别人耻笑,不愿见人。

加之疼痛不能张口,使之产生忧虑、烦躁不安等情绪,应给予耐心的医学知识宣教,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

并详细询问病人的生活护理需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

7、健康宣传教育一旦患者确诊为手足口病,因交代患者勿到公共场所,对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教会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调整,对家中易患人群可予板蓝根冲剂口服、抗病毒冲剂等预防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