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掌声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_______(sìshì)的,不_______(再在)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_______(连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_______(jiāo jiào)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

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正确的音节和汉字。

(2)读句子,注意加下划线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了英子什么样的心情?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3)英子前后有怎样的情感变化?将表示英子情感变化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英子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一共写到了几次掌声?分别代表着什么含义?(5)英子为什么“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心愿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

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处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花丛中间的长椅上。

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最经常见到的。

我翻了几页书,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先生,你是中国人,是吗?”我抬头一看,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双手抱着个大布娃娃站在我面前。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歪着脑袋等待我回答。

“你猜猜,小朋友。

”“我说是!”她挺自信。

“为什么?”“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

”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

小姑娘的话使我迷惑不解。

我问她:“你家有多少中国人?他们和你一块儿吃饭吗?”“不!他们不吃饭,也不说话。

”“为什么?”我更奇怪了。

这时候走过来一男一女,年纪都在三十七八岁。

那位夫人边走边喊:“维勒尼克,你在那儿干什么?”小姑娘扭头看了一下,没回答大人的问话。

“妈妈叫你呢,你怎么不说话?”男的走到小姑娘跟前对她说。

“我在和这位先生说话。

”小姑娘指着我。

“是的,我们在进行十分有趣的谈话。

她说家里有许多中国人,既不吃饭,也不说话……”我的话还没说完,小姑娘的父母就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把女儿搂到怀里亲了一下,说:“这是我们的孩子,刚四岁半,同她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快变成中国迷了。

”原来小姑娘的爸爸曾两次随贸易代表团去中国,回来后,他们家就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什么广东凉席、福建油纸伞、苏州刺绣、景德镇瓷器,还有他们不会用的毛笔和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机”——算盘,有的物品他们连名字都不知道,也买了回来。

维勒尼克说的既不吃饭,也不说话的中国人,指的是陈列在柜子里的二十多个不同模样的中国泥人。

我完全理解小姑娘的语言和感情了。

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维勒尼克的爸爸兴奋地讲了许多中国见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北京的故宫、桂林的山水、洛阳的龙门石窟,仿佛我倒是从没到过中国的人,而他是个热情的向导。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使我相信他既了解中国的现在,也了解中国的过去。

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

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小姑娘插不上嘴,很着急,一连叫了几声爸爸。

我指着她的布娃娃,说:“你看,娃娃都闭上眼睛了,她要睡觉了。

”“不,她总是和我一同睡。

”她想了想,又问我,“你喜欢娃娃吗?睡觉也抱着娃娃吗?”她问得这样天真,把大人都逗乐了。

我笑着说“我也喜欢布娃娃,但是不抱她。

只有我的小女儿才像你一样整天抱着她呢。

”“你的小女儿?她叫什么名字?我能和她玩吗?”“能。

不过她不在巴黎,在北京。

等你爸爸再去北京,带着你到我家,她一定会欢迎你的。

她有好多娃娃,连法国的会眨眼睛的娃娃都有。

”“她会讲法语吗?”“会,可是不多。

你可以当她的老师嘛!”“太好了!”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

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她爸爸认真地对我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中法友谊桥梁的工程师!”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是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1)短文主要讲的是( )A.“我”在法国的街道公园偶遇一家三口。

“我”与他们进行了一番有趣的交流。

“我”被他们一家纯真而美好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

B.“我”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不再发生战争。

C.小姑娘一家深爱着中国,小姑娘的爸爸希望她以后到中国留学。

(2)法国人一家的心愿是( )A.让小姑娘以后到中国留学。

B.修一座长桥,让两国之间的距离更近。

C.架起中法两国友谊的桥梁。

(3)下列不能表现小姑娘一家对中国的喜爱的一项是( )A.小姑娘家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

B.小姑娘家的柜子里陈列着二十多个不同模样的中国泥人。

C.小姑娘特别喜欢布娃娃。

(4)短文用( )的表达方式来写心愿。

A.写信B.写日记C.写诗歌D.讲故事(5)通过这篇文章,我也知道了作者的心愿是________。

(6)如果这个法国小姑娘来到中国,你会怎样热情地接待她呢?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想起来了,这是在班主任滕老师家。

妈妈到东北看望爸爸去了。

我病了,两个姐姐照顾不了我。

老师把我接到她家调养,一日三餐,给我做好吃的,每一次,都提醒我准时吃药。

①我看着她那和蔼的面庞,镜片后布满血丝的眼睛。

啊!滕老师,您为了让我吃药,不顾一天的劳累,还在深夜来叫醒我。

②我慢慢地坐起来,接过药一仰头吃下去。

滕老师又把一块糖放进我的嘴里,顿时,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我的眼睛湿润了。

老师扶我躺下后,又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厚厚的棉衣,盖在我的被子上面,给我塞了塞被角,把我裹得严严的。

接着,滕老师轻轻摸摸我的头,小声说:“好了,烧退了。

”又对我说:“不早了,睡吧。

”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老师把脸紧紧地贴在我头上,轻轻地问:③“怎么?药太苦吗?”“不!不!药是甜的……”透过泪花,我看见老师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头上出现了一根根白发。

“当,当……”墙上的钟响了十二下。

④窗外的月光射进屋里,显得格外清幽。

劳累了一天的老师也睡了。

啊!静悄悄的夜,你再长一点吧!让老师多睡一会儿,她太累了。

我渐渐睡去了。

这一次,好像妈妈真的来到我的床前。

我高兴地扑进妈妈的怀里,告诉她,我吃的药,是甜的。

(1)给下列带下划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调养________(diào tiáo)和蔼 ________(ǎi āi )面庞 ________(páng chǒng )脸颊 ________(jiá jiā)(2)写出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描写。

句①是________描写。

句②是 ________描写。

句③是 ________描写。

句④是________ 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4)“我高兴地扑进妈妈怀里,告诉她,我吃的药,是甜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5)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土月饼”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

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

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

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

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

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

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

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

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

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

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

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

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

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美味无比!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

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1)用简洁的文字补全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