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单元学习目标】1、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 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3、 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用评点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5、 组织文学社团,尝试诗歌创作。

【课程标准】 1、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考试说明】 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体会李白诗歌夸张手法的运用,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1、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 背诵这首诗。

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二、诵读诗歌后,完成预习题: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

(5)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

(6)兰陵美酒郁金香, 。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

人生在世不称意, 。

(8)艰难苦恨繁霜鬓, 。

(杜甫《登高》)(9)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11)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纱》) (12)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3)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2、识记字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 将.进酒 (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

3、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三、预习质疑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惑或者想要了解的知识?一、填充题: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 .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2、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 .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 .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

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 .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10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刚销万古愁。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 径须沽取对君酌B.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愿长醉不愿醒C.请君为我倾耳听 主人何为言少钱D.将进酒,杯莫停 呼儿将出换美酒 5、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B .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C .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D .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1、根据全诗的感情发展脉络,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诗中的气势?小组交流你读这首诗的看法和经验,选出朗诵最好的同学做展示。

2.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3、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谈谈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学习本诗,你还有那些疑问?写下来共同探讨吧!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月下独酌其一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1) 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答:(2)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能力检测】(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考试说明】 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 【学习目标】1、进一步学习吟诵诗歌的方法,读出诗歌豪迈飘逸的气势。

2、通过诵读,品味李白飘逸豪放的语言,感悟诗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1、注音:噫吁嚱...()( )() 鱼凫.() 秦塞.() 萦.绕( ) 石栈.( ) 猿猱..( ) 扪.( )参.( ) 峥嵘..( )(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咨嗟..( )( ) 喧豗.( ) 砯.崖( ) 崔.嵬.( )( ) 吮.血( ) 2、“诗非读不能明其意也”,请同学们尝试用《将进酒》学到的吟诵诗歌的方法,放松地、纵情地大声朗读全诗,读出感情并大致了解诗歌内容。

3、预习质疑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惑或者想要了解的知识?请写下来,我们课上一起探讨。

1、 根据全诗的感情发展脉络,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诗中的气势? (在诗歌中标注出重音、节奏、语调)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3、 统观全诗,诗人的三叹是什么?清人沈德潜评论它“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唐人殷璠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主要是指回旋起伏的章法和雄伟奇丽的气象,请结合诗文谈谈你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

读李白《送友人入蜀》,鉴赏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品味诗的意境,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能力检测】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