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共90分)1.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正式开始建立起来的时间为: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2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2.以下产品进行场内交易是A。
股指期货B。
利率掉期C。
利率远期D。
合成式CDO3.以下不属于货币市场交易的产品是A。
银行承兑汇票B。
银行中期债券C。
短期政府国债D。
回购协议4.计算并公布LIBOR利率的组织是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国际清算银行C。
英国银行家协会D。
世界银行家协会5.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一般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B。
背书C。
贴现D。
再贴现6.下面哪项不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A。
稳定物价B。
稳定联邦基金利率C。
促进就业D。
保持适度水平的长期利率7.根据中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贷存比高于A.75%C.60%D.50%8.公认的现代银行的萌芽起源于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意大利9.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提出多种持有货币的动机,但不包括A。
交易动机B。
预防动机C。
投机动机D。
贮存动机10.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M2等于M1与准货币之和,其中准货币不包括A。
企业定期存款B。
信托类存款C。
居民储蓄存款D。
活期存款11.当流动性陷阱发生时,货币需求弹性育明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变化不确定12.“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这一论断由提出。
A。
凯恩斯B。
弗里德曼C。
恩格斯D。
亚当.斯密二、判断题三、简答题第二部分(公司财务,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二、判断题三、分析与计算(共35分)2、在对上市公司X的估值过程中,你需要合理估计X的权益贝塔(β),根据过去两年的周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是1.2,在此期间,X公司一直保持25%的负债权益比率,并在化工和钢铁两个行业从事经营活动。
但是由于钢铁行业的不景气,X公司在上个月将其钢铁业务进行了剥离,并将出售钢铁业务的所得用于偿还债务和回购股票。
因此你对能否使用基于历史数据得到的权益贝塔(β)产生了质疑。
(1)计算剥离钢铁业务前五杠杆公司的贝塔(βu)。
X公司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债务为无风险债务。
(2)假设钢铁业务价值占公司价值的30%,钢铁业务无杠杆贝塔(β)为0.8,。
估计化工业务对应的无杠杆贝塔(β)。
(3)假设公司将出售钢铁业务所得三分之一用于偿还债务,三分之二用于回购股票,估计X公司重组后的权益贝塔(β)。
3、第一汽车公司希望向神舟租车公司售一批轿车。
神舟公司对其用于租赁业务的轿车有以下规定:按直线法折旧,5年后将其处理,5年后预计无残值。
公司预期这批轿车每年的税前经营性现金流为10000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新增这批轿车不增加企业风险,全权益资本成本为10%,无风险利率为4%。
(1)神舟公司愿意为这批轿车最高出价是多少?育明(2)假设第一汽车公司对这批轿车的定价为380000元,神舟公司引以发行200000元的5年期债券为该项目融资,债券按8%的利率平价发行,无发行费用和财物困境成本,按年付息,那么该项目的调整净现值APV应该是?第十章货币供给一、填空题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4、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减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
5、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也随之提高。
6、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
7、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8、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9、在典型、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11、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物价)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答案:12、在计划体制下我国货币供给主要控制方式是(分配信贷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货币”与“准货币”,两者之和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2)。
2、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流动性)。
3、作用力度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率)。
4、可以直接增减流通中现金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率)。
5、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流动性比率)。
6、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率)。
7、对于通货,各国的解释一致是指(银行券)8、一般情况下通货比率与收入的变动成(反向)9、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是在(1998年)10、个人储蓄存款属于我国现阶段所公布的货币层次的(M2)三、多项选择题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给口径包括()。
A、货币B、纸币C、企业存款D、国外存款E、准货币答案:AE2、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环节构成。
A、货币供应量B、基础货币C、利率D、货币乘数E、再贴现率答案:B C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增加或减少()。
A、商业银行资本金B、商业银行借款成本C、商业银行准备金D、流通中现金E、流通中商业票据答案:C D4、若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则意味着该变量的决定因素可以是()。
A、消费B、储蓄C、公开市场业务D、再贴现率E、投资答案:C D5、若货币供给为内生变量,则意味着该变量的决定因素可以是()。
A、消费B、储蓄C、公开市场业务D、再贴现率E、投资答案:ABE6、影响通货存款比率的因素有()A、个人行为B、企业行为C、中央银行D、商业银行E、政府答案:AB7、影响准备存款比例的因素有()A、个人行为B、企业行为C、中央银行D、商业银行E、政府答案:BCD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准货币层次包括()A、定期存款B、活期存款C、支票存款D、储蓄存款E、外币存款答案:ADE四、判断题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货币”,其口径相当于使用的M2。
()答案:错误2、准货币相当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之和。
()答案:错误3、货币当局可以直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
()答案:错误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
()答案:正确5、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答案:错误6、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答案:错误7、存款准备率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答案:错误五、计算题设某一时点我国流通中现金为10000亿元,居民活期储蓄存款20000亿元,居民定期储蓄存款40000亿元,农村存款8000亿元,企业活期存款9000亿元,企业定期存款7000亿元,机关团体部队存款6000亿元,其他存款4000亿元。
试计算M1层次点货币供应量。
答案:M1=10000+8000+9000++6000=33000(亿元)六、简答题1、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2、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
4、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及效果。
5、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参考答案〗1、依据:流动性;意义:A、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B、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C、客观上促进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
2、我国的货币供给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即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有两个,即货币和准货币。
“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财政部门及其他政府机构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其结果都是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
不过,基础货币中增减的是现金还是准备金以及二者增减比例的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乘数效应,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减规模的不同。
5、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主要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以及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就会相应减少贷款的数量;反之则会扩大贷款规模。
但在存在更为强劲的制约因素时,如过高的利润预期或对经营前景毫无信心时,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则极为有限。
七、论述题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参考答案〗(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效果(四)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率。
我国的存款准备率一直存在偏高的问题。
虽然1998年以来两度下调,即从13%调至6%,但仍然偏高,还存在下调空间;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不发达。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加快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进程,并进一步简化再贴现的票据及机构限制;3、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源集中在两点:一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规模有限;其次是中央银行用以展开公开市场业务的有价证券的品种非常匮乏。
因此,增加证券尤其是政府证券的品种、增加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