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中期汇报
各位专家:
上午好!《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于2009年被确立为院级精品课程,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代表课程组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程基本情况(1分钟)
1、课程定位
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授课对象是国贸专业大二学生。

2、课程作用
满足学生毕业后在外贸企业工作对商务谈判能力的需要,解决学生在外贸行业工作中的商务谈判问题。

3、课程建设目标
把课程建设成为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资源充足、适用性强;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新颖实用;教学队伍优秀、专兼配比合理;教学环境优越,软硬件齐全,具有显著高职特色的国贸专业核心课程。

4、课程建设内容
包括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考核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内外实践环境建设
(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汇报课程建设情况):
二、课程建设成果(5.5分钟)
1、课程建设思路清晰
经过前期建设,《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建设思路更加清晰。

在高职理念的指引下,以培养学生的商务谈判能力为重点,采用“教学情境化、学习自主化、学生角色双元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专业岗位商务谈判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思路,我们在专业调研、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颠覆性改革:
1)课程优化整合,贴近实际、突出能力本位
有效地整合了《商务礼仪》、《涉外交际》、《商务谈判》的知识和技能,并依据对专业岗位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形式,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理念,设计了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情境化的“172”课程教学内容,即以国际商务谈判整个谈判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整个工作过程划分为七个学习情境,最后通过“买方谈判技巧、卖方谈判技巧”两场市场实战来检验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贴近实际,突出能力本位。

2)教学资源丰富,满足教学需要
根据课程整合以及教学过程设计,形成课程自编讲义、案例集等教学资料,目前课程讲义、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案例集、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完备,并拍摄了课程录象,建立职业工作站。

教学资源丰富,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行动化,符合高职理念
采用教学情境化、实践职场化、角色双元化、学习自主化的“四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做中学、学中练、练中熟”于一体,符合高职理念。

2)教学方法多样化,实操效果显著
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和改革,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有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市场实战法等,使学生角色双元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并推出“诊断式”教学法,实操效果显著。

3)教学手段现代化,应用合理恰当
在教学手段上,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模拟实验技术,所有的情境都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使用外贸商品软件、外贸模拟操作软件以及网络进行虚拟谈判,教学手段应用合理恰当。

4)考核方式改革
创新了课程考核方式,采用“50%谈判计划书的制定+30%模拟商务谈判+20商务谈判合同的签订”的“纯技能”考核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确保技能
的地位和重要性。

4、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组共有5名专任教师及5名兼职教师,专兼比例实现1:1的合理配比,5名专任教师皆有中级职称,且均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全部具有双师资格,其中4人拥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先后荣获过学院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称号,并在教师技能大比武、说课比赛、课件制作等竞赛中获奖。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累计发表论文9篇,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在历年学生评教中,5名专任教师均获得高分,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挂职锻炼。

赵惠林、王晓、楼翔南等兼职教师以讲座、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并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教师培养、校企合作等建设项目提出合理建议。

5、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完善,利用率高
校内实训条件完善,先后投入360多万元,建有8个综合实训室,2个模拟商务中心,2个商品实训室,1个模拟谈判室,利用率高。

2)校外实践教学环境优越,联系密切
本门课程已与东阳木雕城、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梅湖会展中心、中国科技五金城、上海路山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大自然控股集团等公司开展了密切合作,除共同制定实训任务外,企业还参与了教学方案的修改、教学案例的采编以及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

3)网络实训环境先进,软硬齐全
精品课程网站的平台搭建完善了硬件设施,教学资料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方便了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软件的使用仿真了工作过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三、教学效果(1分钟)
1、学生
学生评价:课程内容不难学,实战性强,我们喜欢这门课;
学生表现:适岗能力强,知识运用到位,技能突出。

2、用人单位
学生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我们愿意用;
学生自学能力意识高,提升空间大,我们喜欢用。

3、企业行业专家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得当,利于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条件优越,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四、教学特色(1分钟)
1、“172”的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化、职业化,贴近岗位实际;
2、“市场实战、实战分析、模拟演练、再次市场实战”的实战型能力培养模式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
3、教学方法新颖,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
4、评价体系创新,“纯技能”考核方式确保技能地位,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五、后期建设计划(0.5分钟)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提高课程组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计划每年安排两名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比例。

2、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扩充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特色;提倡和推行直观教学,加强网站各项资源建设,特别是课程录像、教学内容更新、学生互动等,加大课程的网上开放度,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努力实现互动式网上教学和推动学生自我主动学习。

3、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

4加快教材、案例集的编写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