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中国通用机械行业协会干燥分会理事长
最新中国通用机械行业协会干燥分会理事长
分析企业不同的发展历程,除体制、外部条件等因素外, 主要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发展战略上存在很大差距,根据自 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我国干燥产业发展及常州干燥产业现状
3、我国与干燥产业大国还有距离。
中国的干燥设备厂家就数量而言,是世界第一大国。
澳洲、加拿大、德国只有几十家干燥企业。东南亚国家 干燥企业数量更少。 但是,在众多的干燥设备制造企业中,并没有国际知名 企业,像日本,不到十家干燥企业,但存在了像大川原、岳 岛等名牌企业。
当前中国有了一批有自己技术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企业, 它们成为中国干燥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我国干燥产业发展及常州干燥产业现状
2、二十年来,中国干燥企业的发展经过了一个过程。
有的干燥企业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干燥品牌,有的企业 成立虽晚但发展很快,有的知名干燥企业正在由昌盛走向衰 败,有的原来很有名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有的企业解体裂 变为许多小企业,也有的干燥企业多年来保持一定规模一直 没有发展壮大。
中国(常州)干燥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通用机械行业协会干燥分会理事长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专业组组长
史勇春 研究员
2008-10
目录
一、我国干燥产业发展及常州干燥产业现状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目 录
三、干燥产业经营战略选择及发展方向
一、我国干燥产业发展及常州干燥产业现状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劣势
1、企业规模小与集中度低
我国干燥产业过低的市场集中度,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 结构。
它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市场的过度竞 争状况,不利于我国干燥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规模小不利于企 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劣势
2、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干燥设备生产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是丹麦、瑞士、英国、德国、美国以及日本。 与竞争对手相比,我国干燥设备的优势是价格低廉, 但 是国内价格2—3倍。特别是我国政府出台了支持机电产品出 口的各项相关政策,为国内干燥设备生产企业创造了极好的 外部条件,这都表明我国干燥设备发展前景良好。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优势
2、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 目前,我国干燥设备主要出口产品是真空干燥设备,振 动干燥设备,医药设备、中小型粮食、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 干燥设备。 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并已经打 开欧美市场的大门。有的企业年出口量占到销售额的1/3。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优势
1、国内市场有些产品已替代进口。 在中国干燥产业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大多数工业化机型 我国都可以加工,基本扭转了干燥设备靠进的局面。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中国低劳动力成本和世界制造业中 心的转移,中国产品无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还是具有很强 的竞争力。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优势
1、国内市场有些产品已替代进口。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劣势
3、常州地区干燥企业进入、退出壁垒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对于大众化、简单相似的干燥设备及技术,企业进入和 退出的壁垒比较低,是一个简单低附加值行业。
对于高附加值的干燥设备及技术,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壁 垒比较高,这才是中国干燥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劣势
3、常州地区干燥企业进入、退出壁垒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以常州为例来说,干燥设备制造企业最集中的常州市,企业总数虽然 多达300多家,可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一个都没有,只有一家资 历老一些的企业在2002年时曾破天荒地达到过1亿元的销售收入,而且 前后只有那一次。其原因是行业准入门槛太低,50万元外加10多亩地就 能建个干燥设备厂。有个别已注册的企业,实际上连正式厂址都没有,靠关 系和手段揽到一笔业务后,立即搭个草台班子,招来扳金工和电焊工,租个 厂地就开始生产干燥机,这种做法在常州并不少见。产品相似,恶性竞争激 烈。利润低,企业规模小。国内激烈的低价格竞争迫使干燥企业走出国门, 参与国际竞争。
一、我国干燥产业发展及常州干燥产业现状
4、常州地区对我国干燥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常州地区有干燥企业300余家,有很多有特色、有 规模的企业。
常州地区企业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也面临装备小、产品类似、技术更新慢等问题。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优势
2、区域聚集效应不明显
以常州地区为例,产品以制药机械为主,产品相似,在产品加 工和配件供应方面,形成了共享的社会资源,因此某些产品协作性 强,加工成本低,较其他地区同样产品竞争力强,也成为制药机械 的采购地。 但因信息沟通快,某家企业开发的新技术不容易得到知识产权 保护。这就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因此,在干燥业内我们 鼓励企业间相互学习,但也要尊重专有技术持有者的知识产权。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劣势
1、企业规模小与集中度低
我国规模最大的前四家干燥企业,总销售额在4亿,约占整个 干燥产业的10%,因此我国干燥产业是集中度非常低。
常州地区的干燥企业以民企、私企居多,且以中小型规模为主, 规模相对较大的干燥企业合同额也不过只有几百万人民币,相比国 内外规模大的干燥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就国内市场而言,我国干燥设备行业已经开始进入较成熟的发 展阶段,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各个领域用户的实际需要,而在价格上 只有国外相同产品的1/3—1/2。这使我国干燥设备在市场竞争中 比进口设备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干燥设备体积较大,大多数还涉及现场安装、 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因此对国内用户而言,选用国产设备较选 用进口设备更方便。
2、区域聚集效应不明显
经济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效益,规模经济促进生产和消费在 某一区域聚集,由于自然资源的状况有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都促进经济聚集现象的产生。 如北京的中关村聚集着电子技术、美国的微电子聚集在硅谷。 聚集效应是形成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我国干燥产业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劣势
1、中国干燥产业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干燥企业有近600家(网上统计数 据),年产值在40亿左右,市场容量在100亿左右。 绝大多 数为中小型企业,且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制灵活。 我国常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并有 部分机型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或替代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