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保护农村居民的健康和提升农村居民的入场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

它不仅为农村生产和再生产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部分,因此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目前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足。

(1)医疗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非常有限。

主要表现在医疗场所布局,消毒措施不规范;基础的检查设备和化验设备都不具备。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多工作人员根本具备医生从业资格,有些仅凭较低层次的经验技术进行工作,有些地方仅配备一名医生或一名医生加一名护士,很难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就医需求。

2、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仍旧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普遍推广和应用,2020年开始城乡医保政策统筹,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水平,但对于自身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来说,一旦患重病,患大病,仍然会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根本看不起病的现象,因此,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仍旧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3、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尚不规范。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尚存在很多散兵游勇,虽然国家一再出台各种政策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但因基数大,范围广,精细化管理存在困难,因此很多大处方,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的问题仍然存在。

4、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尚有待加强。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支出,政府仅负担70%,另外的30%由乡镇卫生院自负,直接导致农村医疗卫生的人员待遇和医疗成本支出受限,难以发展和壮大。

鉴于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二、改善思路和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的认知。

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状况,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2、加强医务管理,规范从业人员结构。

借医保政策城乡统筹的契机,积极发挥城乡结合,互帮互助的模式。

一方面选择有思想,有潜力的年轻医护人员和中坚力量到农村进行医疗技术支援和帮扶,另一方面指
定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定点培训机构,对农村从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技术和规划化
治医的培训和指导。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信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3、政府增加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

一方面提高农村医疗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开发农村医生晋级的便利渠道,开展多种
形式的培训和课程,有利于更好地医疗资源扎根于农村,从而实现农村从业人员整体
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提高农民医疗保障的报销比例,特别是医保城乡统筹后,对农村居民大病、重
病的特殊补贴或救济基金。

4、建立医药电子商务模式。

目前农村网络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积极打造农村电子
商务平台,实行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的模式,有利于减低医药的采购成本,也能够提
高药品市场的透明度。

特别是在疫情特殊时期,此种模式,在农村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解决老百姓不能出门就医和购药的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