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 语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 语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训练1 语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该省棉花总产量较去年下降已是板上钉.(dìng)钉的事实,减产已成定式。

棉花减产无论是对运营策略,还是对金融投资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问题是具体下降辐度以及对市场供需会产生多大影响。

B.城东铁匠铺的风景很多,抡.(lūn)锤子的有力的手臂,臂膀上凸起的健硕的肌肉,铁夹子,烧得通红的铁家什,坚硬的铁锤以及沉稳的铁砧.(zhēn),总觉得这一切适宜用版画来表现。

C.如果肌体是健康的,那就不用动手术拉.(lā)口子,人的权利也一样,当权利被拉开“口子”之后,如何用力弥合也是一种遗憾。

所以权利的保障应该做在前头,努力避免受损。

要做到预防性的权利保障,首先就要对权利保持敏感。

D.干枯的河床,湖边的湿地滩涂,龟裂的土坷垃路,堆满砂石的便道……空气稀薄.(báo)地带无尽的荒原里,大自然成为主宰,渺小如我们用车轮的轨迹,蝼.(lóu)蚁般划过这人迹罕至的土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甲】《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

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心浮气躁....,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

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乙】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

然而,【丙】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及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提不高,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2.文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浮气躁B.清芬可挹C.及时D.从而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对作家和文章,我一向是怀着景仰和认同,但近年来,所见最多的却是一些打着作家名头做幌子的势利主义者,把写作当作获取名利的工具。

C.最近,在马达加斯加首都连续发生了几起针对外国国民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的受害人主要以做生意、开餐馆、办中医诊所等方式赚钱谋生。

D.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首次以350公里的时速连通京沪两城,“早晨在上海吃生煎,中午到北京吃烤鸭”得以实现,这标志着中国成了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5.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按要求拟一份请柬给参加的对象。

福州将举办首届“孝顺节”今年农历正月廿九即3月9日,福州市民将迎来首届“孝顺节”,这是福州人独有的节日。

正月廿九是福州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又称“孝顺节”“送穷节”,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出嫁的女儿还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明办、市老龄委、市妇联、共青团福州市委、市贸发局主办,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市烹协承办。

首届“孝顺节”将于上午八时在社区广场正式开始,主要活动包括:为老劳模、孤寡老人送拗九粥,资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向市民推出拗九粥、拗九宴,老人闽剧专场演出等。

要求:①用语得体,符合格式。

②字数60字左右。

③文内不准出现真实地名和姓名,应用××代替。

请柬×××同志:××社区×年×月×日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2)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3)不然,,,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4)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5)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论语》)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西江月·红梅[宋]王安石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真妃①初出华清池。

酒入琼姬②半醉。

东阁③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杏花④疑。

惟有青枝不似。

:唐朝贵妃杨玉环。

②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

③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④杏花:一种春花,枝直。

(1)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

(2)简析上阕与下阕描写方法的不同。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甘受和,白受采。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

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

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

调和之物,惟醋与酒。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

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选自李渔《闲情偶记·卷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种供奉..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大凡:总之。

D.益.人者不尽可口益:使……受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杳不知其所之.也B.何.足比肩其间旦暮闻何.物C.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莫过于.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拟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让人感受到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4)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②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答案:1.B 解析 A项,“辐度”应为“幅度”;C项,“拉”应读“lá”;D项,“薄”应读“bó”。

2.C 解析 C项, “及时”应为“即时”。

3.C 解析后引号应在前括号的前面。

4.D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在“引导”前加“能否”,去掉后面的“能够”。

B项,句式杂糅,“打着……名头做幌子”应改为“打着……名头”或“以……做幌子”。

C项,内容交叉无法并列,“做生意”范围较大,和后面内容有包含关系。

5.兹定于3月9日(农历正月廿九)上午八时,在本社区广场举行首届“孝顺节”活动,届时恭请您参加。

6.(1)层台耸翠上出重霄(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4)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5)由也兼人故退之7.参考答案 (1)质朴、自然、清纯、妩媚(意近即可)。

(2)上阕运用了比喻、拟人(用典),把梅花红中微淡的色彩说成“薄与胭脂”,是人格化笔调;用贵妃出浴、仙子醉酒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梅花高洁、艳丽的形象。

下阕运用了对比(衬托),用文人学士“诗情”“动”与“玉管休吹”对比,突出梅花的动人魅力;用梅花与杏花对比,突出俏而敢争春的气质。

解析 (1)分析、归纳景物的特点的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此题抓住“薄与胭脂”“琼姬半醉”“浑作杏花”来概括即可。

(2)题干明确要求将上阕和下阕运用的描写方法进行比较,下阕的对比手法较为明显,上阕抓住“嫌”“真妃”来分析手法。

8.(1)C 解析大凡:大要,概略。

(2)D 解析 A项,结构助词/动词,往;B项,疑问副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什么;C项,连词,那么、就/连词,却;D项,介词,表比较。

(3)B 解析作者认为煮熟以后,肥肉都要去掉。

(4)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解析注意标志性词语,如“若”“之”“矣”“皆”等。

(5)参考答案①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②(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解析要注意落实得分点:①要注意“购于市”“然”“况……乎”“旋”;②对“但……耳”的翻译,要把省略的成分补足,做到句子通顺等。

参考译文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

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

《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

”鲜是甘美的来源。

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