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5页的例题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小棒或圆片
齐读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
互动解疑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师参与讨论。
)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①看着松鼠图数出来的,1.2.3.4.5,所以4加1等于5。
②拨手指数出来的,4个加1个就是5个。
③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1个数,4.5,所以4加1等于5。
④4和1组成5,所以4加1就等于5。
……)
4、引导评价优选算法
小朋友用自己的算法,算出了同样的结果,真了不起。
如果我们不看松鼠图,也不拨手指,会很快计算出4加1等于几吗?
(看到4+1,就想4和1组成5,一下子就算出来了。
用数的组成计算加法,我们就不用再一个一个地数数了。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做题时可以慢慢试着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这样可就省去了数数的麻烦了。
独立思考理清思
路
学生分组交流;教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
讨论,适时点拨。
在全班交流算法,
共享思维成果。
认真思考
自由作答
体会用“数的组成”
来计算5以内的加
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学生是数学学习
的主体,数学学习
是师生、生生交流
互动、智慧碰撞的
过程,在4+1=5
的学习中,学生在
自主探索的基础
上,充分地说出自
己的算法,体验学
习成功的快乐;教
师关注每个学生
的情感,尊重学生
的自主选择,体现
了算法的多样化
的思想;应用数的
组成知识来进行
计算,逐步实现数
学由直观到抽象
的过渡。
三、启思导疑
1、利用课件出示小猫图。
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
出并解决问题。
(原来有3只小猫,又跑来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3+2=5,一共有5只小猫。
)
(原来有2只小猫,又跑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2+3=5,一共有5只小猫。
)
2、引导对比感知加法交换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算式都是2和3相加,只是加号前后的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2加3等于5,3加2也等于5,这说明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仔细看图,明白图
意。
说图意,根据图意
列出算式。
观察对比
查找算式的异同
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运用多媒体
让小猫“动”起来,
以生动的画面再
次激起学生参与
学习活动的积极
性。
学生通过看图
计算,可以进一步
理解加法的含义,
加深对算法的理
解和运用;通过比
较两个算式,初步
感知了交换两个
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的道理。
实践应用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摆一摆,填一填。
3 +1 =□ 1 + 3 =□
2、第25页的“做一做”第3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得数。
1+1=□ 2+1=□ 2+3=□
3、摘苹果
情境图:秋天到了,苹果树上面长满了鲜红的苹果每个苹果上都写有算式。
两只小白兔分别挎写着4、5的篮子去摘苹果。
要求:帮助小兔把苹果放入相应的篮子里。
a.学生按要求摆一
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
上书上。
先自己摆,再摆给
同桌看,独立写出
答案。
先独立思考
分男女组选出代表
摘苹果比赛
评选优胜者
实践应用共设三
道题,针对性强,
层次性明显。
题与
题间互有铺垫,对
学生的思维能力
训练循序渐进,逐
层深入,看图填一
填到摆一摆再到
直接算体现了由
直观到抽象、感性
到理性的学习过
程。
总结评价(体验成功,分享喜悦)
1、你能给自己几朵小红花?说说理由。
(回答了许多问题,学会了5以内数的加法……。
)
2、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肯定,并激励。
自我评价
说明理由
感受收获的喜悦
体验学习的快乐。
“自我评价”是把
展示学习成果的
舞台交给学生,在
评价收获喜悦,分
析查找发现自身
的问题。
板书设计
5以内数的加法
4 + 1 = 5
4 1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