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

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

也就是指人不受伤害,物不损失。

2、什么是事故和伤亡事故
事故就是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是以人为主体,与能量系统关联中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期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

也就是说,事故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3、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4、什么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

5、什么是违章指挥
违章指挥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生产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指挥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不注意动机与效果的一致,他原本是可以事先预见危险,并有充分时间采取防范措施,但由于自己的不注意,由于自己安全意识不强,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就指挥作业。

6、什么是违章操作行为
凡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等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等均属违章操作。

7、什么是违反劳动纪律
违反劳动纪律是指违反劳动生产过程,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员工遵守的规章制度的行为。

8、什么是危险和危害辨识
危害是指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而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9、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

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一般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如电能、有毒化学物质等。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
故障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为失误和环境因素。

10、哪些情况属于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

(2)工作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而受到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侵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作出差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下落不明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该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况的。

11、哪些情况视为工伤?
(1)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于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维护国家、社会和公共利益活动受到伤害的。

(3)职业原在部队,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救伤复发的。

12、哪些情况不得认定工伤?
(1)犯罪或者违犯治安管理的。

(2)醉酒导致行为失控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13、什么是工作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是工伤保险范围的总体概况。

这里的“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

这里的“工作场所”是指职工在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以及领导临时指派其所从事工作的场所。

这里的“事故伤害”是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等事故。

14、什么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职工履行工作职责,使某些人的不合理的或违法的目的没有达到,这些人出于报复而对该职工进行暴力人身伤害。

另一层是指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的意外伤害,诸如地震、厂区失火、车间房屋倒塌以及由于单位其他设施不安全而造成的伤害等。

15、关于职工再次发生工伤的处理?
职工再次发生工伤,与工伤职工工伤复发不同,它是指工伤职工遭受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在前次工伤事故造成的病情经治疗并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再次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后者加剧了工伤职工的病情。

这类人员在治疗后,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标准》重新鉴定伤残等级。

如果重新确定伤残等级,根据规定应当
享受伤残待遇的,就要按照新认定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伤残津贴待遇。

康旭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