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册: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

全册: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

超级资源: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第四环节:性质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

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教学内容】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学生1: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学生2: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教学内容】1、想一想①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同学们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

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2、做一做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

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

师生结论:①菱形是周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证明菱形性质教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

教师活动:展示题目已知:如图1-1,在菱形ABCD 中,AB=A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求证:(1)AB=BC=CD=AD ;(2)AC ⊥BD.师生共析:①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 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了。

②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中点;又因为在菱形中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

学生活动: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理。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 CD , AD= BC (菱形的对边相等).又∵AB=AD ∴AB=BC=CD=AD(2)∵AB=AD ∴△ABD 是等腰三角形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 ∴OB=O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OB=OD ∴AO ⊥BD 即AC ⊥BD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A形成牢固记忆,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环节 性质应用与巩固【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刚才的严格论证,我们已经认识了菱形的特殊性质,下面我们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题目1、 例1 如图1-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2、 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 和对角线3、 AC 的长。

师生共析:①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4、 是60°,这样就可以得到等边△ABD ,BD=6,菱形的边长5、 也是6。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AOB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3,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A 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AC=2OA,求出AC 。

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AC ⊥B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OB=OD= BD = ×6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BAD=60°∴△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BD=6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A 2+OB 2=AB 2OA ====2OA 2、随堂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5cm ,AO=4cm 求 BD 的长.师生共析:从图中可以知道AC 与BD 互相垂直,可以构成直角△AOB ,因为AB=5cm ,AO=4cm ,这样就可以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B ;又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D 为OB 的两倍,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求出BD 的数值了。

2121A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O2+BO2=AB2∴∵四边形ABCD是菱形∴BD=2BO=2×3=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BD的长是6cm.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菱形的定义、性质,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应用菱形的性质可以进行计算和推理。

【教学目的】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课堂实践的经历、感受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反思意识及总结能力。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1 知识技能1、2、3 数学理解 43452222=-=-=AOABBO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一)第一环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问题再现:小明和小凡一起做游戏。

在一个装有2个红球和3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小明获胜,摸到白球小凡获胜。

(1)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1(2)在一个双人游戏中,你是怎样理解游戏对双方公平的?如果是你,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游戏活动判断胜负?第二环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1)抛掷第一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2)抛掷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3)在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情况下,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可能性是否一样?如果第一枚硬币反面朝上呢?请将各自的试验数据汇总后,填写下面的表格:表格中的数据支持你的猜测吗?探究体会:由于硬币是均匀的,因此抛掷第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相同。

无论抛掷第一枚硬币出现怎样的结果,抛掷第二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也是相同的。

所以,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出现的(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四种情况是等可能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树状图或表格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小明获胜的结果有一种:(正,正)。

所以小明获胜的概率是41; 小颖获胜的结果有一种:(反,反)。

所以小颖获胜的概率也是41; 小凡获胜的结果有两种:(正,反)(反,正)。

所以小凡获胜的概率是42。

因此,这个游戏对三人是不公平的。

第三环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活动内容1:准备两组相同的牌,每组两张,两张牌的牌面数字 分别是1和2.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称为一次试验。

(1)一次试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可能有哪些值?(2)(同位合作试验)依次统计试验30次、60次、90次的牌面情况,填写下表: 第一张牌的牌面数字 第二张牌的牌面数字第一张牌的牌面数字为1的次数第二张牌的牌面数字为1的次数 第二张牌的牌面数字为2的次数 第一张牌的牌面数字为2的次数第二张牌的牌面数字为1的次数 第二张牌的牌面数字为2的次数(3)依次统计试验30次、60次、90次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分别等于2,3,4的频率,填写下表。

试验次数30 60 90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2的频率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频率(4)你认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多少的概率最大? (5)请你估计,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个概率是多少?(6)请你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树状图或表格,计算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个概率,验证(5)中你的估计。

解:方法一:(1)一次试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的和等可能的情况有: 1+1=2;1+2=3;2+1=3;2+2=4.共有四种情况.而和为3的情况有2种,因此, P(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42=21.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的和有四种等可能的情况,而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3的情况有2次,因此.两张 牌的牌面数字的和为3的概率为42=21. 方法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的和有四种等可能的情况, 也可以用树状图来表示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3 的情况有2次,因此.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的和为3的概率为42=21.方法三:通过列表的方式第四环节: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内容: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2、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什么情况?活动目的:通过对本节课的小结,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理解掌握树状图和列表法求理论概率的方法,并熟练应用,同时注意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务必相同。

第二张牌面数字 第一张牌面数字1212第五环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1. (必做题)随堂练习.2. (选做题)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下面练习:(提升)小明和小颖做掷骰子的游戏,规则如下:① 游戏前,每人选一个数字:② 每次同时掷两枚均匀骰子;③ 如果同时掷得的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与谁所选数字相同,那么谁就获胜.(1)在下表中列出同时掷两枚均匀骰子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1 2 3 4 5 6 1 2 3 4 5 6(2)小明选的数字是5,小颖选的数字是6.如果你也加入游戏,你会选什么数字,使自己获胜的概率比他们大?请说明理由.(探究)一个袋中有2个红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一次摸出2个球,2个球都是红球的可能性是( )A 、 31B 、 21C 、 61D 、 41【解析】:一次摸两个球,相当于无放回的连续摸两次∴P (2个球都是红球)= =.故选C 。

四、教学反思:第2枚骰子掷得的点第1枚骰子 掷得的点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二)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做好铺垫提问:上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方法求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1目的:通过学生回答,回想上节课主要内容,为这节课计算概率做好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