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昏迷概念、病因、病情评估、判断昏迷程度、观察生命体征、救治原则、成功抢救的标准等7个方面学习昏迷病人的院内急救。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昏迷:各种原因(中枢或全身性疾病)引起觉醒状态与意识内容以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的一种极严重的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任何刺激均不能将其完全唤醒。
如果现在来了一位昏迷的病人,按照护理程序我们应该首先做什么呢?
首先要对病人进行评估。
评估就包括了很多方面。
当然,在临床中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对病人作成准确的判断,并实施治疗。
我们现在只是在巩固知识,是为临床工作做铺垫的,所以花的时间要比在临床上多得多,大家要适应这种情景的转换,在临床上要做到迅速、准确。
病因:分为颅内疾病和全身疾病两大类
颅内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其他
全身疾病包括:急性重症感染、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中毒、物理性与缺氧性损害
病史收集
一、发病缓急
1、急骤发生的昏迷:多为意外原因所致,如中毒、服毒、低血糖等;但也可见于慢性疾患所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如急性脑血管病、阿-斯综合征、脑疝等
2、渐进加重的昏迷:多见于中毒或代谢性脑病、中枢系统感染等。
这些病人在意识障碍前多半有原发病的症状,且原发病随意识障碍的加重而加重
二、伴随症状
注意有无以下症状:
发热、头痛、呕吐、咯血、呕血、黄疸、浮肿、Bp变化,尿便异常,抽搐等。
以及这些症状与意识障碍的先后次序
三、既往健康状况
1、有无心、肝、肾、肺等脏器的慢性疾患
2、有无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类似的昏迷史等
四、服药史
1、平时有无应用安眠镇静药或精神药物的习惯及剂量
2、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和时间等
五、环境和现场特点
1、季节:冬季考虑CO中毒:夏季考虑中暑
2、晨起发现的昏迷病人:CO中毒、服毒或低血糖
3、公共场所的昏迷病人:癫痫、脑出血、阿-斯综合征等
4、发病期状况:注意情绪激动的可能诱因
5、病人周围的事物:药瓶、未服完的药片或农药
6、是否外伤:注意可能的头部外伤史以及可能发生头部外伤的现场
观察生命体征
一、体温
1、高热提示有感染性或炎症性疾患
2、过高可能为中暑或中枢性高热(脑干或下丘脑损害)
3、过低提示为休克、甲低、低血糖、冻伤或镇静安眠过量
二、脉搏
脉搏不齐可能为心脏病
1、微弱无力提示休克或内出血等
2、过速可能为休克、心力衰竭、高热、或甲亢危象
3、过缓可能为房室传导阻滞或阿-斯综合征
4、缓慢有力提示颅内压增高
三、呼吸
1、深而快的规律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酸中毒,称为Kussmual呼吸
2、浅而快速的规律呼吸见于休克、心肺疾患或安眠药中毒一起的呼吸衰竭
3、脑的不同部位的损害可出现特殊的呼吸类型,如潮式呼吸提示大脑半球广泛损害,中枢性过度呼吸提示病变位于中脑被盖部
四、血压
血压过高:颅内压增高、高血压脑病、脑出血
血压过低:脱水、休克、心急梗死、镇静安眠药中毒、深昏迷状态五、瞳孔
正常瞳孔直径为2.5~4mm <2mm为瞳孔缩小>5mm为瞳孔散大
1、双侧瞳孔缩小见于吗啡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如瞳孔针尖样缩小(小于1mm),常为脑桥病变的特征
2、双侧瞳孔散大见于阿托品、654-2、多巴胺等药物中毒
3、双侧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表示病情危重
4、两侧瞳孔大小若相差0.5mm以上,常见于小脑天幕疝及Horner征。
判断昏迷程度
1、患者昏迷的原因,迅速判断患者昏迷的程度。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气道、头偏向一侧、吸痰、给氧。
有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3、上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静脉留置针抽血、输液,留取常规标本,如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等,监测快速血糖。
5、针对病因进行抢救、治疗等。
病情稳定后,送患者完善相关检查
6、按昏迷患者护理常规护理
⑴、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好一切用物,以免延误抢救
⑵、患者宜取平卧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及抽吸呼吸道内、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⑶、加强基础护理:
眼睛护理:对两眼不能闭合者,应涂眼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注意交接班。
保
护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可运用波纹气垫或凝胶垫等预防压疮。
⑷、补充营养和水分:按医嘱予鼻饲流质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定期更换胃管。
⑸、确保患者安全: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以防意外发生;修剪指甲,以防抓伤;对牙关紧闭、抽搐患者,可用开口器牙垫,防止舌后坠。
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应轻,
⑹、加强失禁护理:
⑺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定期给予被动锻炼与按摩,早期进行康复
⑻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固定
⑼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记录24h出入量,注意保暖和降温,防止烫伤和冻伤
⑽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家属。
抢救成功的标准
神志恢复,意识转清醒,对外界逐步恢复正常反应,有的可能遗留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