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一、总论(一)规划目的“十一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经济结构集中调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市空间快速拓展的重要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显著增强。
同时,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也相互交织。
把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不仅关系到近几年加快发展良好态势的进一步延续,也关系到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编制并实施好棠香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规划,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规划依据1、《行政许可法》、《土地法》、《交通法》、《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法律法规;2、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第 2 页共 26 页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5、《大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大足县农业发展规划》、《大足县教育发展规划》、《大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
二、发展现状与发展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五”时期,棠香街道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未来棠香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4612万元,第二产业达到14364万元,第三产业达到1910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49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4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XX年的23.8:36.3:39.9调整为XX年的12.1:37.7:50.2。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海天石魂、鼎记农业、长龙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良好。
农产品优质率、综合商品率均有提高;工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大幅攀升,社会消费更加活跃;华帝王朝大酒店、五星华府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正式动工,香榭雅筑、五星华府、翠第 3 页共 26 页堤华府、新东方花园二期高档楼盘加快实施,棠香街道政治商贸科教文化中心功能逐步完善。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大国路(棠香段)、南珠路(棠香段)两条通乡油路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公路目标已经实现,通车里程达80公里。
南环二路(棠香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
科技教育城加速推进,大足二中、大足职教中心一期建设进展顺利。
马家街、南津街旧改片区进展顺利。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龙岗污水处理厂正加紧建设,濑溪河(棠香段)整治顺利完工。
农业综合开发、濑溪河大灌区、南北山生态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两基”、“普实”成果巩固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逐步优化,高中、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办学逐步规范。
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
医疗卫生防保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
城镇化率和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部门和行业作风明显好转。
村财镇管、政务公开等制度得到落实。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农村建房上门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推行。
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安全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政治稳定。
(二)发展形势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第 4 页共 26 页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展望国内形势,中央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严格的土地政策,将助推经济社会保持良性发展势头。
盘点棠香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风正劲足的局面已经形成,加速发展的条件初步具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广泛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己进入一个快速变动、不断升级的新阶段,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市继续推进“三大经济区”建设,全县正积极做好产业梯次转移的承接工作,为加快棠香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棠香街道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南环二路(棠香段)、棠香生态工业园、科技教育城、污水处理厂、华帝王朝大酒店、五星华府等重点工程在棠香的布局,会大大加速棠香的城镇化进程。
——县城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移,龙水、龙岗、棠香组团城市的发展,给棠香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滞后,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二是经济总量小,工业不强,城镇第 5 页共 26 页发展中产业提升乏力;三是农民增收难,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农业结构调整质量不高,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农业整体效益低下;四是乡村债务沉重,诚信政府建设难度加大;五是机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型政府打造尚待时日;六是社会稳定压力大,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改革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县各街镇乡前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XX年,棠香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160万元,年均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610万元,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达到27534万元,年均增长13.9%,第三产业达到37016万元,年均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0:39.2:52.8;地方财政收入5024万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24万元,年均增长15%;第 6 页共 26 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32万元,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561元,年均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四、主要任务(一)总体布局以优化产业布局为支撑,大力实施“农业调优、工业调强、商贸调活、城市调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棠香区域特征、地形地貌条件和生产力要素流动基本趋势,积极引导农工商区域布局向特点鲜明、功能配套完善方向发展,即以三二一格局调整产业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现有产业改造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以扩大就业和提高社会整体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调整优化第二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以大足县党政机关办公东移为依托,倾力打造政治中心;——以大足二中、大足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建设科技教育城,打造科技教育品牌;——依托南北山良好的生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住宅园区,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依托交通、水源、污水处理等优势,着力建设棠香生态工业园;——以大邮路棠香段为轴,发展都市农业。
第 7 页共 26 页到XX年,基本形成纵横交错、贯穿全境的生产力发展布局,全面兴起现代农业、工业、观光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搭建起棠香经济发展的骨干框架,实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积聚,促进相邻街镇的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夯实发展基础,突破发展“瓶颈”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1、农业基础设施以提高城乡供水能力、保证供水安全、增强基本农田灌溉能力和防洪抗旱为目标,全面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协助水利部门完成2条引水工程。
东面从化龙水库引水到棠香工业园,清理渠道42.7公里,以满足工业园区用水需要;西面从上游水库引水到三合村无公害蔬菜基地,保证原城南地区的农业灌溉;——协助水利部门扩建玉河水库,增高加宽大坝,扩大库容量290万立方米,作为县城城镇居民供水备用水源,使有效灌面达到4000亩;——完成电灌技改20处、新建电灌站2处、整治山坪塘42口,新修沟渠80公里、新建蓄水池55口、沉砂凼160口,以增加水量、改善水质,从而形成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涝能排、旱能灌、畜水有池的良好局面;——新建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点,提高农作物预防病虫害能力。
第 8 页共 26 页2、能源基础设施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经济和清洁的能源。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逐步实施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沼气池7000口,净化沼气池7700处,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户7000户;积极发展省柴节煤炉灶,推广省柴节煤灶7000户;70%的农户完成“一建三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进一步完善输变电设施和城乡电网,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继续推广天然气民用,提高天然气民用普及率。
3、交通基础设施遵循交通运输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推进成渝辅助通道(渝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南环二路(棠香段)工程,积极推进城市连接大道等城市道路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城芋路至中敖镇、和平村至宝顶镇、五星社区至智凤镇、金星村至智凤镇等外延乡村公路网络,达到三级泥结路面标准;完善南环二路对红星社区、五星社区、水丰村的支线辐射公路建设;完成城芋路5公里硬化改造;对村级公路实现锶渣硬化,总硬化村级公路124.5公里;期末,新增农村公路里程100公里。
4、城镇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各种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镇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
继续完善供水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加快改造老旧管网,消除二次污染。
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善垃圾收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