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要:应试教育,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提法,正在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话题,在此方针下,我们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正在发生变化,春风化雨,泽被万物,不能不说是中华族的一大幸事。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
应试教育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远的不良影响,是有目共睹,也是千夫所指的。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多年来流行的一句校园民谣形象描绘了这种体制之下的教学模式。
它的学习内容单一无活力,教法古板,”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曾级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它使教师和学生变成了两部无生命的机器--传授的机器和吸取的机器。
为了应试。
”满堂灌”,”填鸭式”,”罚抄”成了”教学经验”。
应试教育使人的思想僵化,动手、动脑能力极差,知识与生活不相挂钩,理论与所从事工作无联系,使两三代人在创造性成就上迟滞不前,局限了我们民族发展的步伐,确定已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然而,在现代改革进程之中,只提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似乎它们是完全不相容的现象,时有出现,有的地方,宣布不考试,有人说”考试是万恶之源”,谈”应试”而色变,即为”老古板”,即为”不革命”。
这些言论,我不敢苟同,我不认为应试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提法,我认为也是不完善的。
出现那些有关应试教育的过激言论,
我想,有三种解释:一是对应试教育问题弊端深刻了解,深受其苦,深恶痛绝的激愤之语;二是胸无底蕴,人云亦云,故作”革命家”之语;三是自己没有深入考虑,只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学习任务而敷衍行事。
对后两种情况,我想,连素质教育提倡者都不会不屑与之为伍,他们挂上了羊头,却仍然卖着狗肉,连真羊都被混坏了名声。
对第一种情况,我们从情感上理解,就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我们说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是带头人,激进总比退缩要好。
而在理智上和实际上,被打倒的是孔子的神圣光环,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仍然光耀千古;东西应该拿来,但拿来后得有选择,取舍,不是全盘接受。
这样才是公正合理的。
我们不可能没有考试,更不可能没有为之产生的应试教育。
自从有了人类,只要有竞争,只要有选择,就会有考试,就会有因”应试”而产生的教育。
在原始社会,火塘边的谈话话题应该不是”那山风景很美”而是”那山有能吃的水果和很多野兽”,这些知识,将去回答生存与竞争试卷。
在没有科举的汉代,士子们要在学识、德行、声誉上下功夫,即使有些是虚伪的,就为了去”应”举荐所需条件。
现在,我们要面南世界,加入wto,申办奥运,不也是在集中精力准备和去回答一道道试题吗?人生就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我们得具备相关知识,然后应试。
那么,应试教育怎么会被取代或消灭掉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也离不了考试,孔子曰:”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可想而知,自知是少数人能办到的事,绝大多数是不自知
的,而人又需要一种求证,一种对自己位置、价值进行定位的需要,需要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程度上,与别人是一种什么距离,而更勤奋、愉悦的生活和学习。
考试能激励起人的斗志,认清自己的位置,而不断追求新的定位。
少考试,甚至不考试,其实是不可取的,并不会因此而提多少素质,反而会降低素质。
素质教育应该提倡,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动脑能力,又找到自己的热爱,自觉而刻苦的学习,在身心发展上创造了更大空间,不被僵化,成为一个自由、自信、自强的人,成为知识的主义,适应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其实就是要教会一种方法,培养一种行为。
那么,动手、动脑,要到什么程度呢?仍然要考,在社会地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小于供给的时候(这是经常现象也是必要现象),就一定会有考试及因此而产生的应试教育。
我们应当改革旧的不好的方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应该是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不能泼洗澡水连孩子都一起泼出去。
我们要有改革精神,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从客观上说,螃蟹本来就可吃的,不能机械套用一切东西。
我们面对的是人,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应该慎之又慎。
我反对打着素质教育旗号,根本没有理解其内涵的一哄而上的学生”减负”、”罢考”,这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有害无益的。
任何国家,地区,无论发达与不发达,人人都面对着应试。
无论法制如何建全,经济、文化如何发展,确实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比凭门第,关系、财力等方面选拔要公平的多。
应该被改革的是”
也就是改革考试内容的单一性”也就是这种单一性造成了应该教育被指控的原因--学习思维、能力的片面性、局限性。
有些什么方法呢?我想,首先应在舆论上大力宣传素质教育,让全民特别是教育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然后进行系统的学习,”正人先正已”。
其次,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学习兴趣为主的观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习者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人生的目标。
第三,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习者成为较全面的人。
第四,多些衡量的尺子,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让尽可能多的人有成功感,以利于个人的发展,真正做到提高人的素质。
其实,这些看法只要有一个定义,就可以解释了,即把应试教育区分为狭义应试教育和广义应试教育两种,被我们批判的应是狭义应试教育,它是对特定人群进行单一内容机械的教育,而让更多人学会知识适应各种需要的教育为广义应试教育。
狭义应试教育不值得提倡并正在被摒弃,广义应试教育也不值得宣传,为什么呢?因为它正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也无时不有。
它和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它们既不相互隶属,也不相互克制,还可以说是相哺相成、相生的。
所以说,我们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去面对应试教育,去面对生活,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