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梁施工技术交底
④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施工的要求。
⑤每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得低于2min。
⑥每一工作班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随时检查砼的塌落度。
⑦每拌100盘或每一工作班应至少随机抽取混凝土试样一次,并留置试块一组。
(六)格构梁浇筑
①砼搅拌: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严格按照混凝土试验配合比控制。
二、施工方法
Ⅰ 锚杆施工
(一) 放线
根据锚杆位置拉线确定格构梁轴线位置,同时测放若干外延、辅助控制点,妥善保护好。
(二) 清理基槽
对坡面进行清理,确保格构梁底部稳固夯实,铺设5cm厚砂垫层。
(三) 钢筋制安
①进场钢筋必须经复检和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②钢筋在使用前应进行除锈、调直处理,然后按照钢筋笼的制安要求进行箍筋、主筋的下料、加工。
④施工缝处理:格构梁施工段20米设置一道施工缝。
⑤格构梁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保湿养护,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⑥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七)拆模及梁面处理
①面模及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②梁面处理:当拆模后发现砼表面有蜂窝、麻面、露筋、空洞等质量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梁体的质量和梁面的外观效果。对于麻面,可对其表面进行凿毛、清洗处理,然后用水泥浆或与砼同比例的砂浆抹面;对于蜂窝、空洞,进行凿除或凿毛处理,直至揭露出新鲜、完好的砼面,清洗干净后,用比梁体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筑填密实,表面抹平即可。
技术交底书
交底工程内容
格构梁施工
施工工区
格构护坡区
交底单位
交底人
签收人
交底内容:
一、设计要求
格构梁截面尺寸为0.25m×0.3m,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格构下设5cm厚砂垫层;格构主筋4Ф16,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箍筋∮8,间距200mm,加密范围为1/3梁跨,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或绑扎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少于35倍钢筋直径。
②模板安装前,必正。
③支模前,在面板上涂抹脱模剂。
④支模时,保证模板稳定,支设足够的固定设施,以防倾覆。
⑤支侧模,应使用钢拉杆固定。
⑥模板固定:侧模用斜撑固定,为了防止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的侧压力将模板顶起,还应加设必要的反力系统,用铁丝锚拉模板。
⑦一般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为:
轴线位置:5mm
截面内部尺寸:±10mm
相邻两面板高差:2mm
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直尺检查):5mm
(五)混凝土配制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考虑到运输的需要,塌落度控制在5—7cm。
②应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和指定的原材料配制,不得随便更改。
③各种原材料按重量计算,采用估计容器装容砂石后,也能够普通磅秤称量一次,每次按照固定容器配比。
③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必须依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加工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形状,并应在常温下进行。钢筋末端有弯钩、弯折要求的,均应按要求处理。
④钢筋连接:依据现场条件,主筋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或绑扎连接,搭接焊不少于10d,绑扎连接不少于35d,梁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大于50%时。
(四)模板制安
①测量定位:根据格构梁边线控制点确定模板边线,在边线折点处钉上钢桩或用红油漆做好标记,以备拉线支模。模板安装前,应检查标高、轴线位置,在坡体面上划出模板内侧位置;支撑支承地面应夯实并加设垫板,以防下沉。
②砼输送:由于场地原因,混凝土采用在坡底采用搅拌机拌和,在浆砌石挡墙上设置卷扬机,将拌制好的混凝土用卷扬机提升至坡上,然后用人工运至格构梁上部的坡面浇筑作业点。
③砼浇筑:针对格构梁的特点采取单层一次浇筑,在浇筑时为防止砼流失,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如果需要要及时安置面模保护。混凝土浇筑应分段进行,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