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素质训练选修课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之我见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WHO1948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
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
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
据北京16所大学的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
清华大学在死亡和退学的学生中,精神分裂症占60%,中国人民大学因患精神分裂症死亡的学生占死亡学生总数的33.3%。
有关单位对南京4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有心理问题,有11.7%的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另外,对南京市的608名同学调查时发现,有过心理危机的占75%。
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自身的心理素质的?认为自身心理素质很高或较高仅占45.1%,认为自己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的占10.7%。
这个数字虽然反映了一部分学生的掩饰性或无知力,但也从他们自身感觉说明相当的学生处于心理上有问题的状态,的确值得高校和社会的关注。
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应该有的七个标准:(一)智力正常: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等的综合。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
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大学生都属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情绪健康情绪健康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的强度与情境相符。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核心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对于周围的客观事物,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抱有一定的态度,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出现一定的情绪反应。
一个心理健康大学生,对客体有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态度,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正常适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正性的情绪反映,愉快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忧、悲、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同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情绪相对稳定不会动辄失去平衡反复无常。
如果有着过强(小刺激大反应)、过弱(大刺激小反映)不适切或歪曲的情感反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若达到一定程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就成为心理疾病的症状,如无名焦虑、情绪与境遇不相称的忽高忽低等等。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
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长补短;对人宽容,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在对待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生应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不卑不事,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能客观地评价别人、悦纳别人,取人之长;交往动机端正;对他人尊重、诚挚、热情,富于同情心和友爱心;在群体中,一方面,具有合作与竞争的协调意识,既不强迫别人的意志,又能向他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既不随意附和他人,又能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异性同学能保持热情而又理智的交往。
(四)统一的人格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性。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
否则,就会出现人格障碍。
人格健康的五个指标:1、是否自信2、是否友善3、是否有责任感4、是否能自我管理是5、否有抗挫折能力。
五个都达到了为健康,达到三个为人格基本健康。
大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出现的问题都属于发展性问题,不要随便给自己戴上一个人格障碍的帽子。
大学生应当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等方而表现出积极、协调,凡事能从积极乐观的方面去考虑。
具体来说,表现为:理智而不冷漠;多情而不滥情;活泼面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尊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恋。
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具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五)积极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一种心理过程,即个体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一个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有效的反应方式,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而不是盲目行动,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六)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大学生和社会应该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适应。
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人,他的行为习惯是与他的年龄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的,是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呈负性,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和社会角色要求,大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特征应与年龄特征和角色相适应。
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常严重地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征,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例如,一个成人却表现出儿童的任性和稚气.—个儿童却总是有老年的暮气和世故,很难说他们的心理是正常的。
大学生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应敏捷、勇于探索、勤学好问。
如果出现所谓的那种“少年老成”,即缺乏朝气、萎靡不振,或者喜怒无常,好吵好闹,过于幼稚。
过于依赖,那么,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相对措施:1、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
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份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活动目前在社会上已有开展,有些高校也已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但是尚不普及,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长此下去,就极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我院曾尝试性的举办了两次心理健康讲座,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效果很好。
3、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
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5、心理障碍治疗小法激发疗法有激发疗法、脱敏疗法、团体支持疗法、心理疏导法、娱乐疗法等只要真正与学生融成一片,这项工作会完成的更好。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大,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有必要:一次调查显示,62.2%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
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板”更长,把“短板”补长。
此外,“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然会获得成功。
市场经济竞争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
残酷的社会现实就是适者生存。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国家在行动,社会在行动,学校在行动,但最应该付诸行动的是我们自己!不管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在校生,或者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中学生,我们都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注重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通能;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我们始终都应该摆正位置,正视自己;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
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评价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