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心得体会400字
听说三字经上有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好,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意思大概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受
到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和智能才会慢慢形成很大的差别。
如果对小孩子不严加管教,
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这几句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打动
了我,让我感到人是善良的,如果不严加管教,就会变坏。
记得有一次,我上幼儿园,下课了,有一位同学看见同学不在,就偷她的东西。
中午
吃完饭后我就跟他说:“你没听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而他回答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呀。
”我说:“也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要保住一
个人的善良本性,必须加强教育,包括良好生活环境的影响。
这种教育,又必须从幼儿园、小学开始。
”最后,这位同学终于把缺点改了,成了一位优秀的好学生。
而且他不但主动
承认是他偷的,还受到了大伙和老师的表扬,丢失东西的同学也原谅了他这种不好的品德。
我感受到人的善良是自己创选的,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加强教育,自己管好自己,
多帮助同学。
我以后要善良,不被生活环境影响,要想善良,就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字经》里都是在讲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一出生心地是善良的,通过读书、学习,就能出人头地。
《三字经》里也教导我们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三字经》里也教导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事情等,通过不断学习,获得、
探索知识来提高自身修养。
每当我读着《三字经》时,总会联想到,那是的儿女十分孝顺,并不是像现在的子女
一样,长大后出国留学,在国外定居,对家乡的亲人不理不睬。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好好读书,成天泡在网吧里,还有些人因为不想去上学,而逃课去玩。
让我们来比一比现在的人
和古代的人有什么区别,现在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占些便宜,而古代的人——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四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的诗赋,并懂得礼节,父母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孔融的父亲买了一些梨,让孔融选一个,孔融选了一个最
小的一个梨,父亲问他为什么要小梨子?他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就让给哥哥
吧!连孔融都可以把梨让给哥哥,而现在的人不管是谁都要占些便宜,可见现在的人和古
人真是一个对比。
《三字经》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本文学瑰宝。
《三字经》影响着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中
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今天,我读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经》,有人说我真是百看不厌,我想,大概是这
样吧。
因为,这里的每一句都有着它深刻的道理。
比如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
机杵;融四岁,能让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我很喜欢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杵。
并且,我还知道关于这句话的一个故事。
孟子小时候,很是调皮,由于住的比较偏僻,有很多的人都从这条路上送去世的人,
孟子和他的小伙伴,就学着这些人的样子,堆一个小土堆,立上一块小石头,放一些小石
子在旁边,然后不停的哭。
孟母看了,便搬了家,搬到了一个靠近菜市场的地方,可孟子
很快和这里的小孩子成了好朋友,他们学着卖肉的,也吆喝起来,孟母摇了摇头,便又搬家,这次,孟母住在了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本想这下孟子应该好好学,没想到,孟子
却逃课,回到家中,见妈妈正在织布,孟母看到后,心很痛,拿起剪刀就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不理解的看着妈妈,孟母对孟子说:“你就像这布,我织到一半就把它剪断,我
不就是半途而废吗!你也是一样的。
”孟子听了,泪流满面,说:“妈妈,我一定会好好
学的。
”便跑回了学堂。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什么事,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除了干一些坏事
还告诉了我们,不要学一些不适合我们的东西,一定要学一些好的东西,做一个好的自己,一定要学会约束自己。
三字经,一本传统知识的教育重点;一本历来备受推崇,称之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
三字经的每一句当中,即便于记诵,又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有几句使我心旷神怡。
如: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就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想想如今,有的小学不好好上,到外面瞎混,一上了初中,学校都不要他,他只能出去打工。
可他长大了一事无成,看看别的同学
都有了自己家的公司,他到现在才后悔已经晚了。
还有一句,就是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意思就是当时君王和臣子的言行
要合乎义理,父母女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
想想如今,夫妻如果过不
下去就要离婚,还谈什么和顺,要不就是因为一件小事而吵架。
真是不应该呀!
三字经,一本被人称之为“若能句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
”它洋溢着儒学教育的
气息,全篇以孺子思想贯之。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记载。
所以我为了了解历史,也要勤奋起来读三字
经了。
《三字经》里的内容很多,但是我喜欢的有这几个。
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和黄香
的故事。
孔融让梨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
但是,同学们知道黄香的故事吗?不
知道就赶紧听我讲吧!黄香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从小他就和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不让父
亲太辛苦,黄香把家务事全包了,别的孩子在开心的玩耍时,他就在家劈柴做饭。
夏天,
父亲睡觉的时候黄香就我父亲扇扇子。
到了冬天,他总是先把被窝捂热之后,才让父亲上
床睡觉。
后来黄香当了官,但他仍然很孝顺父亲。
正应了一句名言: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烧。
这黄香的故事就讲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吗?如果没有,就来听听我对孔融和黄香的故事的感受吧!孔融他从小懂得谦让,而黄香从小懂得孝敬父亲。
同学们,他们两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使三字经里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人,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