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元智大学中语系■李翠瑛助理教授现代诗在意象的经营上有胜於古人之处。

有关於此,郑明娳把意象类型分为二类,一类是感官式意象,细分为五项: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

第二类是心理式意象,分为概念式意象与情绪式意象。

1而潘丽珠对诗的「意象」称其为:然诗人意识欲对客体世界有所投射,必先与外界物象相交、作用,则是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领受,因此便有所谓「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及其它感官意象;又因为外界的物象有动态静态之别,所以作者意象的审思,就可区分为「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

2潘丽珠将意象分为「感官意象」之外,又将二者分为「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以动静来区别意象的特质。

对於意象的经营,本文则不以上述角度分类,而以创作的角度说明意象在诗中的经营。

一、含蓄性直述而露骨的述说并不是诗的本质,诗是具有含蓄而不说尽一切的特色,古典诗与现代诗皆然。

诗是高密度的语言,在意象的经营上,看重「象」之表露而隐含其「意」,造成意在言外,不道尽一切,让读者保留许多想像空间,透过诗的意象掌握作者之「意」,形成读者在阅读上如同猜谜一般的乐趣,读懂之後,不免会心一笑,而「意象」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管道,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流的媒介。

例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运用一种黄雀捕蝉,螳螂在後的写法,也是修辞学上的层递法,将意象一个又一个从後面推出,镜头也就逐渐拉远,诗的层次感分明,尤其是第一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可是对楼上的人而言,你也是风景的一部分,由此推之,任何一个看风景的人岂不都是风景的一部分,令人想到,我们在创造历史,我们同时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於是,诗境在逐渐扩大,而读者可以联想的空间则不仅限於诗的意象本身。

第二段的意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月装饰你的窗子,而你装饰别人的梦,似乎说明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你会利用事物装饰自己,而自己同时是别人的装饰品,价值的存在就不是只有单向的,而是向前推展的。

至於无限推展的部分,则留待读者想像,诗人只是点出其中的一个向面或是一个点,一个线头,其余意义的延申就是读者的事了。

1见郑明娳《现代散文构成论》(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页73。

2见潘丽珠《现代诗学》(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8年)页61。

又如辛郁<我很想安静的躺下>:飞的慾望当然我也曾有过难就难在我穿了一双铁铸的鞋诗人说自己有想飞的欲望,可是飞不起来,也无法飞翔,原因呢诗人用一个意象说明自己「难就难在我穿了/一双铁铸的鞋」,因为铁铸的鞋太过沉重而飞不起来,至於何以会穿上铁铸的鞋,此鞋又代表什麽是诗人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体重经济压力这就无解了。

而诗的意象只要能表达出诗人的感受,让读者掌握到诗人的沉重感,其余就留给读者自由想像了。

又如隐地<瘦金体>:肥胖的妇人在婚姻末期邂逅并且突然爱上一个瘦金体的男人骨肉相连的风景想是一首宋诗萧萧评此诗说:「骨肉何以相连隐地将此诗设计为『婚姻末期』,是突然邂逅,突然爱上,何以突然邂逅,突然爱上留给读者许多想像的空间。

」3当我们读到「瘦金体的男人」时,我们会猜,男人是瘦的,与妇人对比,或者是像瘦金体一样挺拔,具富贵气或是像宋徽宗一样具有才气还是……这就是诗的意象取择上不说尽一切,而留予读者自行想像的空间。

第二段的骨肉相连的风景,我们可以想像是一瘦一胖站在一起的「风景」,诗人的感觉是「宋诗」,宋诗主议论,到底是两个人在议论或是世人在对此两人议论纷纷,或者说,诗人只是形容两人的感情像宋诗一样地具有特色此是留给读者去自行评断了。

也有的诗在结尾的时候,故意不说明结论,而以一个渐行渐远的场景带过,如初安民<台北,如果落雪>:像我的被拉长又拉长了的手抚摸着渐渐渐渐远去的海岸线此诗前露後隐,含不尽之意於言外,以渐去的海岸线作为整首诗的结尾,而将读者的思绪带到大海,以广阔的意象含不尽之言。

或者利用形式的分行设计,而不直说,以取代直言之弊,如零雨<昭关>:左手推窗,一夜冰雪右手推窗一夜冰雪,一夜冰雪。

覆盖昭关其实诗中所形容的不过是「一夜雪」,但是诗人故意拉长、延展了诗的意象,让诗的意象不单只是一句话带过,而是用左手右手推窗的动作,让雪从推出的窗外呈现出来,最後才说「一夜冰雪,一夜/冰雪。

覆盖昭关」。

第二个「一夜冰雪」分成两行,避免重复产生的单调,也让「冰雪」成为下一句的主词,而说出「覆盖3见张默、白灵主编《八十八年诗选》(台北,创世纪杂志社,2000年)页47。

昭关」的意义来。

所以,真正的意涵是在最後一句,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玄秘感。

诗的意象常是含蓄的,不直接说明,而让读者有想像的空间,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而现代诗也常运用此一手法,让诗避免有太过浅露而一语说尽的缺点。

如此不直接说明,可增加文字的密度,让诗中含不尽之意於言外,也让诗的主题具多样性,甚而造成诗意各种歧义之解。

二、跳跃性所谓意象的「跳跃性」是指诗的意象往往经过严密的选择与裁剪,透过切割画面,或是撷取某一个最能表达作者心意之形象做为最後呈现的意象,而意象与意象之间不必然有绝对的因果或是顺序关系,可以跳跃性地以几个画面表达。

而意象与意象之间或是借由联想而将诗意联结,或是以相同的情感基调为联系的主轴,或是由相同的氛围构成。

例如沈尹默<三弦>: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沈尹默的<三弦>一诗,很明显地符合「诗」的意象要求,形式上是散文的,其意象却是诗的。

第一段是一个画面,炎热的无人午後,有一点点风吹动杨树,这是背景的画面叙述,第二段跳到一间破大门里,见不到人,却传来阵阵三弦的声音,在风中飘扬,第三段画面跳到门外,一个穿破衣裳的老人抱着头,不知在想些什麽。

其中,第一段到第三段都是画面呈现,而且是跳跃式的,作者安排三个画面,在旧时代里,门内弹乐器的人与门外的老人形成对比,而凄凉的气氛随着三弦的声浪一波又一波袭来,但是,老人无奈,无法抵挡趋势潮流,只有用「不声不响」以说明旧时代面对新时代冲击时的心境。

虽然,诗中只是三个重要意象的呈现,而其中的缘由与情感则留待读者自行去感受。

这是诗在意象上的跳跃性手法。

在现代诗中,意象的跳跃手法更加变化多端,有时,意象也可以经过转折而跳到另一个不相干的意象上,让作者的想像力随着意象的跳跃而有全新的感受。

如鸿鸿的<新生活>:架子上有三只苹果它们让我看见海洋我骑车到镇上带回新的面包和鱼群一同穿过清晨的藻草昨夜的诗集像熟睡的你摊开在饱满完足的一页不须增添任何一行此首诗在意象上是从苹果跳到海洋的意象,然後又回到镇上的新面包,又跳到海里的鱼儿。

这是将镇上的清晨有着新鲜面包与苹果,以及海中鱼儿游泳穿越清晨的海藻的画面交错出现,其实是一陆一海,都是在描写清晨时充满希望正要开始一天的心境。

第二段则与第一段看似完全无关,时间跳回昨夜,诗集摊开在桌上,像熟睡的你满足的表情,只要顺其自然,不需增加一点点人工造作,这是用诗集比喻「你」。

表面上看起来与第一段无关,实际上还是扣住了第一段的清晨的意象,表现出你熟睡而满足的样子,是对新的生活的满意与充实,所以,清晨一起床,使人感到精神饱满而心满意足。

因此,题为<新生活>,诗意与题意是相扣合的,用的是清晨的意象,一为陆上一为海上,一为今日一为昨夜,在对照之中表达诗人的情意。

又如杨泽的<伐木>:藏身於繁花深处,春天最隐密的一棵树上她向我歌唱爱情,且宛转地责令我建筑爱的居室相对於繁花的幽谷与乔木,我撑伞站在城市的人群中感觉自己像去夏海滨所见一座荒废已久的建筑鹰架在雨中……意象的转折从她藏身一棵繁花盛开的树上,向我歌唱爱情,并责令我建筑爱的居室,接下来意象从「繁花的幽谷与乔木」转折到「撑伞站在城市的人群中」从树林到城市,无疑是意象上的对比,然後意象跳到去年夏天:「像去夏海滨所见/一座荒废已久的建筑鹰架在雨中……」以去年夏天废弃在雨中的建筑鹰架说明诗人的心情,这是诗人的感觉,在修辞上是以此意象比喻自己的心情是一座废弃的鹰架。

此诗见出,意象是随着诗人的感觉而跳跃。

当诗人以繁花绿树以及歌声来说明女子对我爱情的渴求,而相对的我却是去年夏天的鹰架,从对比的意象中,可以见出诗人虽然明白女子的追求,却仍藉由意象说出自己的心中并非愉悦地接受女子的爱情。

从前後意象的对比之中,诗人的意思表达明白畅达。

而且从前後看似无关的意象中,还是可以找出彼此意义上的关连,然而就意象本身来说却是前後意象跳跃极大,这也是现代诗在意象跳跃上以表现情感的其中一种方式。

如管管的<荷>一诗更看得出来意象的跳跃:「那里曾经是一湖一湖的泥土」「你是指这一地一地的荷花」「现在又是一间一间的沼泽了」「你是指这一池一池的楼房吗」「非也,却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此诗运用的是时间的流动,使得意象随时间的流动而变化,以见出时间的运转中,人事物的急速变化,藉此感叹时光匆匆,人事已非。

此诗是每一句一个意象,而此意象都是经过时间之後所产生的变化。

於是,从一湖湖的泥土、一地地的荷花、一间间的沼泽、一池池的楼房、一屋屋的荷花,在每一句都是一个意象的急速变化之中,时间的流逝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明显。

同时,因为量词的使用打破既有的习惯,例如用「间」来形容沼泽,用「池」来形容楼房,更见出诗人要表达的是时间的快速到令人无法接受而有如梦境般错乱的现象,这又是诗人在表达上的小技巧。

三、主观性何谓意象的「主观性」诗人以主观的感情作为其创作的动机与起源,在诗的意象取择上常常是以个人主观的情志内容为主,甚至有时候并不在意读者是否有阅读上的困难,而全然以创作者所想表达的主观意念为主要表现方式。

现代诗常是主观的情感表现,而突破现实所可能发展的状况,例如以超现实的手法或是不合情理的想像世界,而可以表现诗人当下的情志者,为现代诗人常用的手法。

换言之,诗人以主观情感为依归,以直觉、想像为主要创作构思以经营的意象。

早在现代诗运动时,标举的诗作就是一种可以尽情表达个人创作意识的诗体;与其说现代诗是抒情的,不如说诗的思想更重於诗的情感。

特别是纪弦提出现代诗的根本时说:现代诗的本质是一个「诗想」;传统的本质是一个「诗情」。

十九世纪的人们,以诗来抒情,而以散文来思想;但是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我们正好相反:我们以诗来思想,而以散文来抒情。

现代诗在本质上是一种「构想」的诗,一种「主知」的诗,相对於传统诗天真烂漫的抒情,则显得有一种成熟的大人气。

4虽然,纪弦的说法偏於将诗导入「主知」的诗意表达,而忽略了诗的情感部分,使得诗的创作方向反而陷入较偏狭的创作模式,但是,当纪弦提出以诗思想的观点,影响所及,至今仍然可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