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
c、表演朗诵。
四、当堂训练见课件
五、总结升华: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下面与大家分享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齐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作业或预习
六、作业:1、表演朗诵这首诗。2、收集并朗诵诗歌。
自我评价
本课以读为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在第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再放一遍录音朗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诵,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整体把握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讨论交流
(1)、第1自然段,“雏鹰”“乳燕”“山丹丹”各喻指什么?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第2、3、4、5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颍东区正午镇正午中心小学教研组长:
李老师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乐的朗读是有意义的
在教学《中华少年》一课时,配上和谐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进行声情并茂范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在朗读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
这样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评价读是必要的
评价读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也可以是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教师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对别人的朗读要先提出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指出要改进的地方。如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样,哪个词读得好,为生生评作铺垫。通过评价,有利于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这时,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就更来劲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纷纷要向班里最好的同学挑战,也感受到了朗读有趣。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a、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b、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歌,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祖国的一片深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才听你们演唱的校歌,让我为你们陪感自豪!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当你唱起国歌、校歌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说:中华少年(板书:中华少年)
二、趣味的朗读是生动的
趣味的朗读方式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有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读、配乐读、配音读……其中的分角色朗读是我们平时在课堂中运用的比较多的,自己寻找朗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老师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安排朗读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朗读的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
让学生人人都读,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情形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了。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的说的过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评议一单位:颍东区正午镇正午中心小学姓名:骆世界日期:2014年9月
(3)、了解诗歌大意。
讨论交流
(1)、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交流部分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说说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4)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自学指导二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雏鹰”“乳燕”“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在第二课时,我先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要求读得字正腔圆,再指名一个小组检查朗诵情况,然后进行评议,并随机对第一个小节的朗诵进行指导,学生心领神会,进步相当大,再请四人一小组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要求读得有声有色,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歌,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三、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一: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形式
公开课
教师
杨楠
单位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小学
课题名称
中华少年
学情分析
本诗一是首朗诵诗,适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诵,课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读后,组织学生交流朗诵后的体会,可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也可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还可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以读带讲。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让学生人人都读,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多形式的朗读过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而且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汇报,帮助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