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诵经典古诗文 做中华好少年(戴军)

诵经典古诗文 做中华好少年(戴军)

《诵经典古诗文做中华好少年》—————中队主题活动方案常熟沙家浜中心小学戴军一、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文的海洋中,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用古诗文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并倡议学生从小起就熟背古诗文,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2、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二、活动准备:1、各小组收集整理相关的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2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相关古诗文。

三、活动过程:1:各小队汇报人数2:全体起立,出旗敬礼3:唱队歌4:中队长讲话。

5:活动开始男主持: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

女主持:古诗文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

男主持:我们的古诗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其中的爱国主义诗文,犹如声声春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女主持:它启发我们去深思、去探索。

它,就是我们千年的绝唱一直唱向永恒的未来。

男女合:今天,让我们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请听顾秉均同学的诗歌朗诵李白的《将进酒》(配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组讨论,交流李白这首诗的意境。

学生交流,谈体会。

生1有着诗仙之称的李太白.他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盛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2李白的诗,想象瑰丽,意境高远,佳山佳水,风光如画。

李白的诗,道不尽离情别绪,诉不完人间真情。

生3李白的诗,抒忧写愤.一股悲愤不平之气充塞天地之间。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

抒凌云壮志,展惊世才情。

女主持:李白的一曲《将进酒》倾诉了一片赤子情怀,报效祖国,从来就是每个人心中最伟大的理想,即使个人不幸失意落魄,也不放弃心中的梦想。

男主持: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

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

大家来谈谈这位大诗人的爱国情怀。

生4 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生5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

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

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生6《示儿》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女主持:从陆游的《示儿》中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旷世奇才与惊天动地的爱国情怀,激情演绎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男主持:谁不爱故乡,谁不恋故土,这是一种儿女对母亲般的关心系念。

祖国是故乡的延伸,“家国”两字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捧出的无疑是一颗为国捐躯的拳拳赤子之心。

女主持: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对于外来侵略者,从来就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古代的文人们,常会拿起手中的笔,抒发爱国情思,他们写下了大量描绘战斗的场面和战士的军旅生活诗词。

请同学们交流事先研读过相关诗词,朗诵后介绍作者和诗的大意或者诗的意境。

A.毛逸文同学介绍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将士们在开赴战场前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了古代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性格以及视死如归的气概。

B.邹宇杰同学介绍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交流本首诗的大意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C. 姚遥同学介绍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写得雄浑刚健,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本诗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D.周佳纯同学介绍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E.姚梦洁同学介绍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F. 桑雨晴同学介绍李贺《塞下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还可以请其他学生发言交流相关诗词。

男主持小结:是呀,上下五千年,中华古诗文中经典绝唱不下五车,诗风流派也精彩纷呈,如山水派、田园派、边塞诗人等。

其中边塞诗人的那种豪迈气概,他们歌颂那些胸怀报国之志、赤胆忠心、戊疆守边、远离妻儿的爱国将士,其崇高的民族气节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女主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战鼓咚咚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之时,就需要我们挺身而上。

请欣赏全班诵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配乐)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男主持:由陆诗雨同学介绍岳飞并讲岳母刺字小故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女主持:请同学们谈谈你还知道有关岳飞的哪些精忠报国的小故事。

学生发言男主持:请刘婷同学讲讲对满江红这首词的理解。

本诗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

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尾声:女主持: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主持:让我们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

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有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讲话:队员们,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读经典诗文可涵养心灵,陶冶性情,培养品质,提高素养。

在今天的队会上,你们通过朗诵和赏析展示了古诗文的美,展示了古诗文的魅力,老师看了你们的队会,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希望你们经常诵读一些古诗文经典之作,从而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人人成为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呼号、退旗五、宣布活动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