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魏征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魏征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三答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问题: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妻——不假思索,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 的丈夫而骄傲,用反问句表示肯定语气,偏爱之情溢 于言表。 妾——也采用反问句,只是基本附和妻的话,表现低 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不用反问语气,只是平淡肯定,表示应酬、逢 迎的态度。
宾语前置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第二天
省略句。(邹忌) 补足音节,“…与…孰…”,
与(客)坐谈
无意义 句式: “与…相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谁更…”
及、比得上 美丽、漂亮
译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比徐 文 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 : 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偏爱,形→动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
我也。”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 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
文: 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
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三问 三答 三 思 三比 三赏 三变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问题:“三问” 在表述上有无差异?
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 的自称;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 着点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 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
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 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 《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 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 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 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 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 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 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 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 齐国大治ī 朝服衣冠 zhāo
昳 yì 间进 jiàn 谤讥 bànɡ jī 皆朝于齐 cháo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
长,身高
早晨 穿戴, 名→动
照 对…说
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固定句式:“与…相比, 谁更…” 。 孰:副词,谁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
人之 对,好
当面。名→状 指责
过过者失,受上上赏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受授中予赏;能议谤论讥于“于市
朝谤讥”
市市朝朝,,公共场合 闻使寡…人听之到。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状语后

群臣进谏,门庭若集市市;数月之不时后,,有时时候时而偶间然进;满期一年年
之后,即虽使欲言,无可进者。
明日,徐公来,孰视
第二天
通假字, “熟”, 仔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他,指 省略句。(邹忌)
视自,
徐公 自以为不如(徐公)
以为:认为
宾语前置
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甚远” 在晚上。 表顺接,两 以…为美。(认
太远了
名→状 个动作相连 为…美)意动用法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甚美,太美了
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 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判断句。标志:……者也。
即“信自”。 又
实在

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
因受蒙蔽而不明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
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 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 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 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 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战国策》
解题
用含蓄的话暗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
示或劝告。
友,使改正错误。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进谏
兼语句
齐王纳谏
讽:婉言规劝 谏: 直言规劝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 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 《国事》、《短长》等,由西汉刘向编订的, 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 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 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载 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 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 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 要的地位。
所说的
燕、赵、韩“、齐魏王闻纳谏之”,皆朝朝见cháo于到齐。此所谓战胜
这件事
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提示1、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
2、他们的答案一致吗? 3、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 4、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 方面比较? 5、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 6、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
•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 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 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 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 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 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 臣--——邹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