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一、《明史·于谦传》1.B (延:邀请)2.B(因为。
A为:第一个“对”;第二个“成为”。
C乃:第一个“于是,就”;第二个“才”。
D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
)3.C(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4.B(A和尚没有向朝廷作推荐,而是于谦自己考上了进士;C于谦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不是因为受到王振的器重;D向皇上请示不是体现于谦处事谨慎,为是爱护百姓。
)5.①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对他很惊奇,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高煦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
皇帝很高兴。
班师回到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此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各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都全部上疏提出。
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个姓杨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谦。
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复,都是“三杨”主办的。
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
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冒犯过王振。
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
通政使李锡逢承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
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
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为大理寺少卿。
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
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皇上不听。
邝埜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
等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郕王临时处理国事,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
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
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
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
立即提拔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各营军马。
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
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
于谦不同意,说:“为什么要向敌人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各路将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自己亲自督战。
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
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面的部众斩前面退下来的部众。
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从命令。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
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他的归路,也先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而去二、《朱熹》1.B(俾:使)2.B(与:①介词,对,向;②连词,跟,同。
A.以:介词,用。
C.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
D.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3.D(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4.(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3分)(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4分)(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3分)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父亲朱松字乔年。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
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
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
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
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
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
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
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
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
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
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
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
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
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
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三、《史记·田叔列传》1、C(敌:敌对,对抗。
)2、B(①说的是田叔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的品行;③说的是孟舒、田叔甘愿认罪的情况;⑤说的是赵王的品格。
)3、D(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用孟舒。
)4、(1)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周到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叛乱。
(重点词语:“备”、“遇”、“为乱”等)(2)当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
(“是”、“坐”、“免”等。
被动句)(3)孟舒怎么能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重点词语:“岂故”“驱”等)参考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
喜爱与众公交游。
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端着食盘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骂他。
这时赵的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造反。
”赵王咬破手指说:“我的长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
”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
这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着赤褐色的囚服,自己剃光头发、颈上套着刑具,假称是赵家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
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封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
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朝中大臣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
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
”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了官。
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
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您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
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
匈奴冒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人。
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云中太守的职务。
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文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
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
”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
”皇上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若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四、《贞观政要•任贤·魏征》1、A项,“遂”这里是动词,解释为“成全”。
2、D项。
(都表被动,A介词,从/介词,对;B连词,如果/连词,表修饰;C连词,来/连词,因为。
)3、C4、C项。
A项“一开始”不正确;B项“假托生病”错误;D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
5、①你难道没有看见黄金(金属)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得分点:“独”为“难道”;“何足”译为“怎么值得”;“贵”译为“看重、重视”。
)②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