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2月24日曾国藩: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
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
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
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
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只有心存了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海里、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他的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过的,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了自我。
他曾在《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利之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在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形势下和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我们特别是今天的领导干部面对天地万物,面对纷繁世事,面对手中权力,面对人民群众、面对党纪国法、面对自己内心,要像曾国藩那样一定要装着一个“怕”字。
只有心怀敬畏才会牢记慎独二字,才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时间:2017年3月10日内容: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远比创作一件艺术品要重要得多,决不允许失败,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做得完美。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仁者,一个智者,一个乐者,一个行者。
一个仁者: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一个理想的教师要视自己的事业胜过生命,视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一切。
爱心是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前提。
一个智者:教师必须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读不够的书。
教师的智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个好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个乐者:一个引领孩子们成长的人,必须是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教师要心存美好,用高尚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们。
教师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健康愉悦、追求美好的心态,不仅会给孩子们一天天的学习生活带来幸福快乐,更会给孩子们带来理想人生的追求。
时间:2017年3月24日学习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堪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人民性。
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部署,其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用24 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及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价值目标和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主要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能够凝聚人气,对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价值导向作用。
时间:2017年4月7日内容:理想教师的师德行为教师从教的最高境界:学生佩服,学生敬仰,学生喜爱。
学生佩服的是教师的学识和水平,能让他们的学习有收获感。
收获感的最重要基础,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应该是一般的实际水平加个体的具体实际水平。
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实际水平。
不少教师在新接班的时候都会对这个班级进行一些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判断,其中就有不少我们认为不符合基本水平的情况,那么我们这时候要采取的,就一定不是如何贬评学生前面的学习,而是发现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帮助他们开展有效的学习。
要知道,最没有办法的老师才把问题只归结于学生,说这个学生学习习惯差,那个学生基础烂,还有某个学生家长如何不配合或家庭如何糟糕等等,这样的结果只会给自己和学生都同时造成暗示,教师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找了条看似很有理由的退路,又把自己和学生置于问题和困难的阴暗面,这就会给我们后面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是首先体现在课堂里的,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学生的深入研究,一定是我们教学的基础。
时间:2017年4月21日内容:优秀教师行为守则16条1、记住学生姓名。
2、多动脑筋,少用武力。
3、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
4、合理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
5、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6、熟悉讲课内容。
7、教室内应有良好的教学气氛。
8、课前应充分准备,以防不测。
9、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不能因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
10、步调一致。
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付的态度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厌恶反感。
11、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
12、切勿使学习成为精神负担。
13、不要发火。
14、在大庭广众下让学生丢脸,并不是成功的教育形式。
15、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
16、要求学生尊敬教师,教师也需以礼相待。
时间:2017年5月5日内容: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要有学习思想所谓有“学习思想”,就是说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丰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2、要有反思思想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经常从这几个方面反思追问:⑴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⑵我的教学有效吗?⑶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⑷哪些教学环节还需加以改进?3、要有合作思想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会合作的学生。
在教会学生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支持、相互启迪,共享智慧、共同成长。
4、要有创新思想“有思想的教师,也一定是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
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
5、要有写作思想所谓具有写作思想,就是说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便于自己进一步反思,以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时间:2017年5月19日内容:争做学习型老师,共建学习型学校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想,大家应该从以下方面共同努力:1、大兴学习之风,共同建设学习型学校。
全体教职员工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做到“学而不厌”,每个人都做到多读书,读好书。
使我们的理论水平、师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同步拓展。
2、无论哪项工作,大家始终坚持“四项标准”:做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底线。
学生不能亲其师,哪能信其道?我们应该平等坦诚地对待第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做一个家长满意的老师——这是对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要力求做好,我们要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出色的业绩去赢得家长满意,这也是我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
做一个同行佩服的老师——这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不仅是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问题,更是人品和师德问题,同行都说你好,你才真正的好;同行都说你行,你才真正的行。
做一个领导放心的老师——如果教学质量较高,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领导肯定放心。
3、大家时刻要牢记三句话:师德为先——对学生有爱心,对岗位有责任心,对集体有荣誉感,对个人有成就感。
教学为本——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个教师追求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反思提升——教师可以不经常写论文,但不能不经常反思。
4、中青年教师还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努力珍惜岗位。
第二,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第三,要有个人永恒的追求,展现亮点。
老师们: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探索规律、教书育人;教师的品格应该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师的信念应该是忠诚事业、无私奉献;教师的追求应该是不断进取、完善自我。
教师要以自身精深的才学,多彩的教学艺术去培育人;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严慈相济的爱去感染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时代责任感,奋斗不息的精神去引导人。
言教应该是不断研炼的艺术;身教应该是不断提高的修养;师德正是这二者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称为人师表。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思想、品德、学识、为人的光辉形象;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耕耘、勤奋、心血、汗水的甘甜硕果;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生、事业、教书、育人的灿烂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