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方案
贵州省松桃县太平中学龙成根
学情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说明文,结合我班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准备从以下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中国桥梁建筑。
这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体范例,文章首先总的介绍石拱桥的总体特点:“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紧接着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具体介绍具有同样的的特征,来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说明顺序非常清晰,说明方法简洁明了,常用而不繁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
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
合
2.自主、合作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石拱桥图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
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
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
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
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欣赏《中国石拱桥》画面资料,初步感知石拱桥的历史
二、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
文的文体特征。
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
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
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或阐明事理。
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
明文的两种类型。
即:事物说明文;事理说
明文。
积累文体特征,学以致用。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声屏显示配乐朗读。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多媒体显示:
积累文中字词
四、精读课文,探究局部
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文
章是怎么介绍的?应用什么说明方法?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赵州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是以什
么样的说明顺序介绍的?应用什么说明方
法?文中语言具有什么特征?请从文中勾
画分析。
3、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是什
么?
五、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1求学生阅读课本引自《辞海》对卢沟桥介绍的文字,然后与课文相比,多了哪些内容?是否
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2、学生画一座“家乡的桥’”运用一定说明顺序,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介绍。
课文小结
明确《中国石拱桥》说明顺序、结构(由
集体归纳小结
古到今,从感性上升理性认识、按照总—分
—总的结构顺序说明)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
聪明才智。
六、课堂作业设计多媒体展示
自主、合作探究根据“赵州桥”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文中“卢沟桥”部分内容。
七、板书设计
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自主、合作归纳“卢沟桥”
形式多样历史悠久
赵州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成就惊人
教学反思一、体现“授人鱼不如授之渔”的理念,因《中国石拱桥》是学生初中阶
段接触的第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课文精心选取了俩篇同题的语段,通
过第一语段的学习,学生容易掌握,借此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力求达到“教而不教”。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培养学生的
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校本研修过程
序号研修活动所在学校教研组老师的意见我的反思与改进
1 教学设计方案在校
本研修活动中得到
意见和改进内容
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
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
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是设计中欠
缺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的
拓展,是教学中的
知识迁移,可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是
教学设计必不可
少的内容。
2
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是否达成教学目
标,是否出现的偏离
教学结果等教学问
题,有哪些反思和改
进建议?
教学实践仅仅围绕教学设计,达成
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时间紧凑,
忽略了巩固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巩
固知识的最佳途
径,是教学实践中
不可或缺的过程
之一,只有及时的
巩固,才能让学生
达到长时的记忆。
3
在教学实践过
程中出现哪些非预
见的生成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是如何解决和处理
的?更好的处理办
法是什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因学生个体差
异,组间有别,自主探究合作,个别组
没能顺利解决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没
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能因
才建组,存在组间能力大小,我采用组
间互助,是问题得以解决。
是在教学设
计中不仅要备好
教材,而且要备好
学生,既要因材施
教,又要因地制
宜,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展现自
我。
4 在教学实践后对教
学设计需要做哪些
调整和修改?为什
么做这样的调整和
修改?
教学实践不仅需注重教学纵向设
计,也需注重教学的横向设计,纵向设
计既要衔接得当,又要贯穿文本,横向
设计既要围绕文本,要体现文本主旨,
这都是在实践后有待于调整和修改。
因这样调整和
修改不离文本,不
离宗旨,既可以从
文中获取知识,又
可以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从而学有
所获,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