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缸的类型

液压缸的类型

冲 b.小孔节流缓冲
五、排气装置
4.4 液压缸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爬行
产生原因
1.外界空气进入缸内 2.密封压得太紧
3.活塞与活塞杆不同轴 4.活塞杆弯曲变形
5.缸筒内壁拉毛,局部磨损严重或腐蚀 6.安装位置有误差
7.双活塞杆两端螺母拧得太紧 8.导轨润滑不良
?? m ( p1 ? p2 ) p1 ? p2
D?
4F
? d 2 p1
?? m ( p1 ? p2) p1 ? p2
※按国标圆整为标准尺寸 。
三.活塞杆直径 d
1)按往返速比 λv 确定
v1 ?
q? v
A1
?
4q? v ? D2
?v ?
v2 v1
?
D2 D2 ? d2
v2
?
q? v
A2
?
4q? v ? (D2 ? d2)
1.更换活塞或密封圈,调整到合适间隙 2.镗磨修复缸孔内径,重配活塞 3.放松、调整密封 4.校正活塞杆
1.更换活塞,使间隙达到规定要求,检查缓冲节流阀 2.修正、配研单向阀与阀座或更换
1.检查并更换或重装密封圈 2.检查并修复活塞杆 3.检查并修整
4.检修密封圈及接触面
一、双活塞杆液压缸 活塞两侧都有活塞杆伸出,根据安装方式不同又分
为活塞杆固定式和缸筒固定式两种。
4.1.1 活塞式液压缸
4.1.1 活塞式液压缸
双杆活塞缸的速度推力特性
?v = q / A = 4 qη v /π (D 2- d 2)
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输出的速度相等,η v为缸的容积 效率。
?F = A(p1- p2)η m=π (D 2-d 2)(p1- p2)η m /4
一、液压缸工作压力的确定
液压缸的工作压力按负载确定。
负载为: F ? ? Fi ? Fl ? Ff ? Fa
式中:Fl ——工作载荷 Ff —— 摩擦阻力 Fa —— 惯性阻力
二.缸筒内径D的确定
缸筒内径D根据缸的总负载F和工作压力p来计算.
1.按推力计算:
D? 2.按拉力计算:
4F
? d 2 p2
? 柱塞与缸筒无配合关系,缸筒内孔不需精加工,只是柱塞与 缸盖上的导向套有配合关系。
? 柱塞缸只能作单作用缸,要求往复运动时,需成对使用。 ? 柱塞缸能承受一定的径向力。
1.单柱塞缸
●单向液压驱动,回程靠外力。
2.双柱塞缸
●双向液压驱动
4.2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1.确定液压缸的类型 2.确定液压缸的主要尺寸( D\d\L) 3.液压缸的强度计算 4.液压缸的结构设计
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输出的推力相等 .
4.1.1 活塞式液压缸
二、单杆活塞缸
因两侧有效作用面积或油液压力不等,活塞在液压力 的作用下,作直线往复运动。
无杆腔 进油腔
有杆腔 回油腔
职能符号
? 单杆双作用活塞缸
? 单杆单作用活塞缸
双向液压驱动
单向液压驱动, 回程靠外力。
例:液压刨床
4.1.2 柱塞式液压缸
排除方法
1.开动系统,打开排气塞(阀)强迫排气 2.调整密封,保证活塞杆能用手拉动而试车时无泄漏即可
3.校正或更换,使同轴度小于 ф0.04mm 4.校正活塞杆,保证直线度小于 0.1/1000 5.适当修理,严重者重磨缸孔,按要求重配活塞
6.校正 7.调整 8.适当增加导轨润滑油量
推力不足, 速度不够
第四章 液压缸
? 液压缸的类型 ?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 液压缸结构设计 ? 液压缸常见故障及其排除
液压缸
机力压式柱四梁三
液压缸
液压缸 塑料注射成型机
4.1 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
液压缸与马达一样,也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它将液压能转变为直线运动或摆动的机械能。
4.1.1 活塞式液压缸
d ? D ?v ? 1 ?v
2)按工作压力确定
※按国标圆整为标准尺寸 。
四.缸筒壁厚δ
1. D / ? ? 10 时,为薄壁筒(无缝钢管)
?
?
pyD
2[? ]
式中:py — 实验压力
{ py ? 1.5 pn p y ? 1.25 pn
( p n ? 16 MPa ) ( p n ? 16 MPa )
[? ] ? ? b
n
[ σ]— 许用应力,σb— 抗拉强度
pn — 缸的额定压力
n — 安全系数 n = 5
四.缸筒壁厚δ
2. D / ? ? 10 时,为厚壁筒(铸造)
?
?
D ?? 2 ??
[? ] ? 0.4 py [? ] ? 1.3 py
? 1????
缸筒外径: D1 ? D ? 2?
注意:圆整为标准壁厚。 1)铸造:满足最小尺寸 2 )无缝钢管:查手册
4.3 液压缸结构设计
4.3.1 液压缸的典型结构
4.3.2 液压缸的结构设计 一、缸体和端盖的连接
二、活塞和活塞杆的连接
三、活塞杆头部结构
四、缓冲装置
1.为什么要缓冲? 2.缓冲原理:
当活塞快速运动到接近缸盖时,增大排油阻力, 使液压缸的排油腔产生足够的缓冲压力,使活塞减 速,从而避免与缸盖快速相撞。
或逐渐下降
冲击
外泄漏
1.缸与活塞配合间隙过大或O形密封圈破坏 2.工作时经常用某一段,造成局部几何形状误差增大,产生泄
漏 3.缸端活塞杆密封压得过紧,摩擦力太大
4.活塞杆弯曲,使运动阻力增加
1.活塞与缸筒间用间隙密封时,间隙过大,节流阀失去作用 2.端部缓冲装置中的单向阀失灵,不起作用
1.密封圈损坏或装配不良使活塞杆处密封不严 2.活塞杆表面损伤 3.管接头密封不严 4.缸盖处密封不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