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授课人:XXX导语:有没有梦想。
马蒂尔德也有梦想。
感受马蒂尔德的悲喜人生。
1、展示自学中的收获。
(按组:学案设计有字音字形填空+自主字音字形。
生1字词积累。
生2线索。
生3、4主旨时讽刺。
生5乐观任劳任怨生6劳动者的伟大。
生7情节:需—借—用—丢—找—赔—识。
教师归类:情节人物主题。
)2、教师追问:最欣赏的情节。
读文本,说明原因。
借项链(读文本)识项链()(找出假项链的伏笔)如果没有假项链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得还是不错的。
主旨,回味无穷。
教师板书虚荣纯朴善良)教师指出“赔项链”也显示出了虚荣?应该值得推敲。
是虚荣还是守信?3、学生讨论一个人既虚荣又善良是否符合现实?(生:本质纯朴善良,社会环境让人虚荣)4、一夜风头出尽,项链成锁链(学生对下联:半生光阴熬完,靓女变丑女/十年光阴耗完,朱颜变花颜/十年沧桑终结,娇颜变笑颜/十年青春全失,佳人变妇人)问,喜欢哪一幅对联。
马蒂尔德变还是没变,不能一概而论。
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心理、动作、对比、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属于预设)6、主题(同情、讽刺、赞颂、揭示)人生启示(生答)关于梦想。
梦想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态度。
7、留作业,续写结尾小组活动不足。
教学中没有抓住重点。
作为情节来说主要是结尾的妙处以及铺垫照应。
教师应该尽快地导入此中来。
通过学生对情节的分析说明人物性格。
结论不是在分析人物中得出的,二是分析情节的副产品。
对文本不能从整体上关照。
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进行把握。
只见树叶不见泰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比较大的欠缺。
项脊轩志授课人:XXX导语:游子吟(投影)语言浅近,选的小事儿,无穷魅力1、朗读课文(4个学生,分工提出读的要求,字音停顿。
没有提出听众应该注意的方面。
其他学生指误)2、展示自学成果(分小组展示。
生1名作状、词类活用等,生2古今异义生3重点词语归制等重要实词,生4特殊句式——教师展示,运用试题的形式,再妣殆归归宁/词类活用)3、根据导学材料,用1、2、3填空(一间书斋,两种情感,三个亲人)(学生找出“多可喜,亦多可悲”)预设性4、感受最深的句子及原因(生a“亭亭如盖”)学生的感悟是从助学材料上得来的。
b余扃牖而居;_读书刻苦c借书满架;悠然自得5、小组交流困惑的问题,归纳最值得探索的问题。
A如何理解“何为阁子也”?B对母亲、祖母的“泣”“长号”?C“喜和悲”通过什么展示出来的?(研讨三个问题,各抒己见)展示问题后应该让学生研讨。
6、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注意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注意关注学生。
学生感受不充分。
展示中注意感动的原因、感动的方式(写作方法)。
项脊轩志明分家雅喜悲忆母亲忆祖母静忆亡妻收获和质疑的问题未能紧紧地围绕“悲和喜”这个中心,显得有些散。
优质课部分琵琶行授课人:XXX导语:一千多年前,浔阳江……不朽的夜晚1、小组内交流积累字词(预习检测:左迁/出官/因为/命/——四学生读诗注意语音、整体感知本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教师更正字音)能够注意诗歌的诵读。
2、整体感知(学生叙述故事)3、选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到黑板写)A景物描写的作用B为什么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C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静语皆情语)学生约提出八个问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三个问题。
依据不能仅仅是学生选的。
教师的指导作用此时未能体现出。
在学生选择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
4、自主合作这些描写音乐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选择一处进行赏析、小组讨论)展示a“大弦嘈嘈如急雨……”bc“大珠小珠落玉盘……”为后面做铺垫d“银瓶乍破……”e“惟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教师点明鉴赏句子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方法指导(手法、内容、感情)。
此处能进行非法方法指导较好。
指导结束后让学生再次鉴赏较好。
教师指出弹奏的几个阶段。
5、找出琵琶女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学生在文本中找、小组讨论)教师明确三四段齐读这两段。
分析二人相似之处。
经历/感受==相似教师点评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再度“我闻琵琶已叹息”段。
6、作者和琵琶女抒发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小组讨论)教师明确琵琶女为自己,白居易为天下。
——未在文本中找答案。
7、本节课的收获。
(谈自己的收获生1:三个方面/写文章结合景物描写。
手法注意正面侧面描写)8、白居易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用笔、泪、心)能从诗歌的基本教学规律出发,注意文本的整体诵读。
整体环节较清晰。
为完成环节而推进进程的现象比较明显。
能够在学法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能对重点语段进行研读。
质疑环节的处理上应该更加精致化。
教师的点拨多了些,尤其是后期,教师的点拨冗余。
最后的常春藤叶授课人:XXX导语:汶川地震,爱的光芒1、展示自学成果,读字音(生读、齐读/教师更正误音)字形字义2、展示小组收获,情节、内容等(生1情节琼珊和贝尔曼联系起来的是什么?生2不落的藤叶生3贝尔曼画叶生病住院去世教师要求按贝尔曼的形式以琼珊为线索。
生4……)3、小组再读文本,找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a为什么文章结尾才揭开谜底?(自行解答+另外二生回答。
若是详写会有怎样的结果)齐读结尾,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教师总结: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结果,主旨。
想象。
b主人公是谁?(贝尔曼,根据主题解答,琼珊是线索人物)教师:如果琼珊是主人公?追问到底谁是主人公。
教师明确确立主人公个原则。
C贝尔曼画的藤叶是不是杰作?(看不出来/冒着生命危险画出来的/给了生的希望)追问,对我们会带来怎样的启示?d本文的前三段是否可以删去(环境铺垫,生活条件的贫穷、升华主旨)教师: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e写贝尔曼的暴躁(欲扬先抑、人格升华)教师追问,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外貌和语言)教师疑问:贝尔曼为什么要去救琼珊?(对艺术的热爱,希望青年人有个好的未来)追问,假设是陌生人会不会去救?(讨论)大多认为回去。
举例孟祥斌长江大学学生是否救人都符合人性的精神。
教师点明主旨:全人类的关爱。
4、对琼珊和贝尔曼说句什么(拓展)质疑方式逐一说出并解决。
是收获还是质疑?学生的思考比较深入。
对文本的挖掘比较深。
重点在文章思想和人物的挖掘。
对文本研究的层次性较差。
小学二(2)班班规一、安全方面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1、每组值日生早晨7: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做好两操。
6、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7、如果有人违反班规,要到老师处说明原因。
班训:坐如钟站如松快如风静无声班规:课堂听讲坐如钟,精神集中认真听;排队升旗站如松,做操到位展雄风;做事迅速快如风,样样事情记得清;自习课上静无声,踏实学习不放松;个人努力进步快,团结向上集体荣;我为领巾添光彩,标兵集体记我功。
扣分标准9 课间操、眼保健操不认-1真做10 升旗时违反纪律-2-111 来学校不进教室,在走廊聊天打闹12 体育课打闹说话、排队-2不整齐注:每人基本分60分起,学期末核算总分,作为学期评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