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当须细无声
——用爱浇灌每一位学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完整的人”的发展,而这个“完整的人”便包含了诸多方面,如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这些都涉及了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后盾,良好的自信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没有自信,将一事无成。
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是自信的失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的累加效应: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就愈有信心;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
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如春风化雨一样,带着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孩子时刻拥有自信。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陶行知先生亦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
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
”看似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
一、带着爱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
回想起曾经带过的一(2)班,一个调皮的孩子倪乐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一个很不懂“规矩”的小家伙,严厉的批评、柔声的表扬都不起作用,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性地为所欲为。
怎样让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尽快地融入到井然有序的小学生活里呢?首先,我安排他单独坐在班级第一排,并告诉大家,只有老师最喜欢的孩子才有此殊荣。
瞧他的眼神,骄傲得不得了。
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在此“殊荣”下没有了“自由”。
因为他想找小朋友说话,就得转身,此时老师的提醒就在耳边响起。
他找妈妈来说情,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坐。
我对他悄悄地说:“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坐,但要在‘争☆栏’里得十颗☆。
”在不断地提示和引导下,倪乐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个月后,他终于得到了十颗☆,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坐在一起。
欣赏花儿的美丽是一种快乐,而等待花开得过程是一种幸福。
其实每个“问题
学生”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向善,一个向恶。
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用心中“向善”的自我打败“向恶”的自我,那我们的教育就真正触及了孩子的心灵。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用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去慢慢呵护。
孩子的自信来自教师的关注与肯定,教师要注意多对学生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教师的评价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来确定自信。
很多时候,教师俯下身来,用孩子的心态,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才会真正走进孩子,赢得孩子的信任,找到教育孩子的突破口。
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想的土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天空。
二、用爱架起学校与家庭间的五彩桥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搞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非常重要。
沟通家校,指导家教,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记得那年任教五年级,班上有个孩子丁杰是以前班主任眼里的问题学生。
作业不做,而且还和老师顶嘴。
我向以前的班主任了解到,小杰住在爷爷家,父母在外做生意很少关心孩子,每次考试总是问:“考得怎样,又是这样差,不晓得丑。
”我顿时明白他性格孤僻与倔强的原因了:缺少家庭的爱,缺少沟通与理解。
后来我经常找小杰谈家常,跟他的父母沟通,要求他的父母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哪怕一点小的进步都会告诉他父母,让他父母多鼓励他。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方的努力下,小杰的成绩开始有了很大的好转,再也不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再也不是让父母头疼的孩子,相反成了父母的骄傲。
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孩子的家庭情况多关注。
要撒播阳光在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
我们班主任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虽不是普鲁米修斯,但总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孩子身上的优、缺点,消融孩子的缺点。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可以积极成长,走进孩子的心扉,与他们同心协力,提升师生的人生品味。
三、付出真爱,才真正拥有快乐
班主任工作是扶人“走路、过桥”的职业。
班主任的爱在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爱,才能把我们的心血化为爱的甘泉,去洗涤孩子心灵上的污垢,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
也只有把孩子无限的爱心献给学生,做到伸出双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伟大、最理想的教师。
去年的教师节收到的一条短信让我至今难忘,短信的内容我到现在都能一字不落地说出来:老师,您的帮助和鼓励伴随着我成长,想念你,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祝福你,祝好人一生平安,永远快乐。
发这份短信的孩子已经离开小学生活一年了,这是一个生世比较可怜的孩子程浩,母亲生下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腿又有残疾,仅靠替别人修鞋子来维持两个人的生计。
开学一个星期后,程浩同学有一天没来上学,向其他孩子一打听原来他生病了,就带着班长去他家看望他,了解他家庭情况之后,就发动班级的孩子捐钱、捐物品等,我还给他买了个新书包和两件衣服,程浩感动得都哭了。
他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了也要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程浩病愈回校后学习非常勤奋,班级的孩子也相处得很融洽,我也享受着这种快乐。
有这么一个故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在一家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
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铺主任迟疑了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
苏霍姆林斯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一生。
”是啊,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和豁达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样的,班主任工作是需要对学生全身心的关爱,守望着他们,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去引导成长。
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的成才目标。
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源性的成才驱动力, 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价值目标上来,既是用智慧去爱,也是爱的智慧。
曾经听一个老教师说:“我爱学生,但我更注重爱的智慧,拥有了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情感,更要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智慧。
”教育是
一门艺术,以珍爱学生为基点,用心守望着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引领他们大步迈向成材的道路就是我们艺术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