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行为及观念状况的调查报告课题组长: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一、问题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
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现在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
二、研究目标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达到目标:了解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写论文,实现预设目标。
三、研究过程我们的课题调查,采用的是调查分析法。
回收的有效问卷36份(男生18份,女生18份)。
调查问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对答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在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总体来看,50%左右的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25%左右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20%左右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他们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还有极少数家长完全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
准备阶段: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后,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讨论并制成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阶段:把调查问卷派到同学们的手中。
调查对象是高一的男女生。
统计整理: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3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
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
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
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
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另外还参考查询到的资料,确定报告格式、讨论目的、分析对象,撰写成文。
四、调查研究的结论(一) 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合理性1、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
消费可以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进行的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据第二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约64%的中学生每月花费比较合理,只有小部分中学生的花销较大。
同时,据第十一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的占%,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
据第十二题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有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
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两委”办公室和文化大院修整。
今年计划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装修“两委”办公室和文化大院,增购桌椅板凳,完善文化墙建设,并协调专人打扫卫生。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例比较协调。
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衣食这种基本需求,为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上网查询资料、休闲娱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e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
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以后,居于第三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消费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也是中学生消费合理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对于各种消费领域的涉猎,是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
中学生始终站在当今社会的消费前沿。
]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
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你认为高中生的月花费应在 300元以下300—400元400---500元500元以上人数171234百分比%%%%3、消费方式的现代化据十四、十五题调查结果表明,约%的中学生使用过银行卡,有50%的中学生已有或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深受中学生欢迎。
作为新一代青年,当代中学生是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
关于银行卡使用情况经常使用偶尔使用没用过没见过人数 5 12 18 1百分比%‰50%%拥有情况有偶尔有没有很快就会有人数18 7 11 0百分比50%%%0 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第一题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这种经济来源稳定可靠数目可观。
据第六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过家庭的经济情况,他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这说明中学生再也不是过去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而逐渐成为能为父母家庭分担责任的主人翁。
另外,第十题显示,有%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更有%的中学生已进行过实践。
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化,对于将来消费的思考逐渐趋于成熟。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
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
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经济来源父母其他亲属你的储蓄自己的劳动所得人数34232百分比%%%%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有无人数31 5百分比%%消费时是否考虑家庭状况是否人数34 2百分比%%(二)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
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
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
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
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
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你认为你的消费合理吗?合理一般不合理2212361.1%33.3%%2、攀比现象严重据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
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另外,要注意的是%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有无攀比现象有无不知道人数19 9 8百分比%25%%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据第八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约%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家长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正常不经常没有人数14 14 8百分比%%%自食其力的准备情况心理上有无人数24 12 百分比%%行动上人数22 14 百分比%%自己认为是否懂得理财是否人数21 15百分比%%(三)对于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
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
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不要过度溺爱,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
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
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
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
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
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研究反思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小状况,并且提高了我们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内容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内容,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内容。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消费理念较为合理。
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更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
看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学生消费也是同我国的国情相统一的。
并且,同学们也同时保持着艰苦朴素、不乱花钱的优良作风,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仍然有攀比心理,而且比较严重,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
还有,有些同学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偏重在玩乐上,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既然已经出现问题,就应该拿出积极的措施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