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与对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与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人均800美元 不全面——侧重于物质
不平衡——城乡、东西、 个人收入差距还较大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总之,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 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地区差距、贫富差别没有改变;人 口总量增加,老龄人上涨,就业压 力大;面临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压 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健全; 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不够。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 文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2056年
二、党的十五大与“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 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
⑴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⑵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⑶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 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邓小 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 具体落实邓小平第三步发展战略的一种部署。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确立。
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3、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 收入水平不同的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经济发 展与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同 时,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诸多方面 以及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进展状况和 达到的水平也是不平衡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 想
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制定的。
内容为: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 问题;第二步,从1990年到20世纪末,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 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步骤:
基本实 现代化
小康
温饱
比较富年
21世纪中
“三步走”的实施
比较富裕
全面小康
2000年 翻两番
人均 4000$
人均翻两番
2000年 翻一番
温饱 小康 人均800——1000¥
1980年 1988 1990年1995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此目标是要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的, 其最大特点是惠及10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 小康社会。
3、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 出的五个新要求: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 会的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一、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我国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其特点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低水平:我国人均收入属于中下收入国家水平,
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 2、不全面:主要是偏重于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还不够。即 使在经济方面更多的也还是侧重于物质层面,解决 生存需要,还不能满足高层次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