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第一章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一、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及应急救援预案的概念与编制原则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它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体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针对重大危险源或关键部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化学的、物理的)而预先制订的对策方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3方面的含义:即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

3、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目的⑴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⑵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影响。

4、制定预案的依据⑴《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六十九条规定,对县以上各级政府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⑵《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九条—--五十三条,对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其中,对企业制定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报备工作和政府的指挥领导都有具体要求。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2004]43号。

由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该令第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因此今后
的预案编制主要依据是(AQ/T9002-2006)。

5、应急工作原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该原则从二个方面去体现。

一是从事故预防的角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突出“提高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将事故控制在局部”这两个关键点;二是从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制定应急预案,并突出“及时进行救援处理”和“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两个关键点。

企业应做到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努力减少未遂事件的发生,常抓不懈,防患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制度,在应急工作中,本着对国家、社会、企业、员工和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2)统一领导(指挥)、分级负责原则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经过编制单位领导审查,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人员参与审查会签,主管领导审定后,按分级原则由企业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

不同的企业、装置、区域由于生产、使用、储存的危化品物质的不同,它所发生的事故类别是不同的,但都可能具有多种危险源,且又有发生多类事故的可能,因此在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时,应遵循综合启动、统一指挥的原则。

综合启动主要是考虑到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多种类别事故同时发生或伴生,以及有可能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情况,因此需要综合启动多种方案;统一指挥则要求每一个预案都要有实施预案的指挥人,都要有火灾扑救、泄漏处理、抢险救护、警严疏散,物质供应、通讯联络、生活后勤等方面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做到统一指挥、分工协作。

统一指挥是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是保证预案顺利实施的组织保证。

实行应急分级负责管理制度,主要是落实各级安全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作用3)科学性与实战有效性原则制定预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实行领导、专家、技术工人相结合组织原则。

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论证,编制出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定要有针对性、实战性、有效性。

①设想发生事故的主体应是本企业具体的工艺、设备、物料;②其抑制措施应是本企业技术上、物质上可以承担的;③其救援技术力量(主要指气防急救、医疗救护、火灾扑救等),
应是本企业或社会上实实在在的救援实体。

这是确保预案演练真实有效,乃至真正发生重大事故时,可以有条不紊展开救援的基础保证。

4)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把保障员工和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5)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原则整合企业(单位)现有的应急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应急预案的分类与分级编制1、分类制订分类制订是为了有利于针对不同类别、性质事故而采取相应的预防、风险控制措施。

分类编写指的是按综合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个体预案)三个类别来编制。

⑴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是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总纲,按国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并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编制。

生产规模较小、危险因素少的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可以和专项应急预案合并编制。

⑵专项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和方案。

专项预案是综合预案的组成部分和附件;在编写过程与总体预案有二大不同。

一是在章节上可适当简化;二是在处理措施的原则上更加具体,更具针对性。

专项预案主要有以下4类:①工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如: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水体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预。

;②公共卫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略)③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如:地震应急救援预案;洪汛应急救援预案;滑坡应急救援预案。

④社会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和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如果某企业已有综合或专项预案,则现场处置方案公共部分篇章可以简化,重点突出控制、救援方面的措施,其措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更加具体。

如:使用何种器材、何种物品、何部位、何设施、何单位或何人承担等。

二是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可行性。

如:物质上、技术上在本单位或本地区有保证。

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本单位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可并编写。

2、分级制定⑴一般来说,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由公司或分公司组织工艺、设
备、安全专业人员集体编写,规模大的单位应采取分级编写的原则;现场处置预案可由车间组织人员编写,复杂、危险工艺也可分级组织编写。

总之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组织方式。

⑵分级制定的原则: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二要要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界定;三要根据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四要根据抢险救援的难度大小来界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