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16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人口分析预测
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
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1.1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
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1.2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
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人口构成上相对简单,人口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质人才汇聚,流动人口比例较大。
1.3年龄构成
由于学生占人口较大比例,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以中青年居多,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数值,估计大学城人口的年龄构成如下表
1.4性别构成
由于高校的类型多样,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性别无特殊要求,因此性别比例趋于平衡。
1.5劳动构成
根据有关资料,城市中劳动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60%,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60%~80%。
由于大学城的定位和功能配置,大量人口是学生和科研人员,因此,劳动人口和非生产性劳动人口比例将大幅提高。
预测如下表:
1.6流动人口
大学城另一个特点是流动人口比普通城区要高。
包括社会各行业的季节工、临时工,短期进修学生和借调职工及走读学生和巡回授课的教工、参加会议旅游等人员。
预计将占总人口的25%
1.7人口增长
17
自然增长率
低于其他城区,预计0.5%
机械增长率
在建设初期很高,以后逐年降低,在招生人数饱和后应加以控制。
1.8人口分类及发展预测
1)学生
在保证建设用地承受范围内,学生发展规模将控制在2006年20万人。
常住学生占80%,即14万人。
相关实例数据分析
大学城名称校园用地(ha) 生活用地(ha) 比例
福州大学城386.7 180.7 2.14
上海松江大学城211.3 100 2.11
宁波镇海高教园区601.46 523.07 1.15
下沙高教园区(西区)150.3 67.1 2.24
下沙高教园区(东区)270.13 125.86 2.15
广州大学城594.7 208.4 2.85
小谷围各组团学生人数及校园规模
组团
编号
学生
规模
(万人)
校园区生活区
建筑面
积(m2)
用地面
积(ha)
容积率
建筑面
积(m2)
用地面
积(ha)
容积率组团一 3.2 384040 140.4 0.27 456660 39.9 1.14
组团二 4 594600 165.5 0.36 567980 58.3 0.97
组团三 3.2 520280 127.6 0.41 450960 59.8 0.75
组团四 1.7 223720 80.1 0.28 236555 23.3 1.02
组团五 1.9 259350 81.1 0.32 269925 27.1 1.00
2)教工及其家属
按照“十五”计划,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科研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教职工总编制80%以上,师生比范围在10:1(著名高校水平)到15:1(一般高校)之间。
大学城教师发展规模1.3万人,教职工总数1.625万人,按60%带眷率,带眷系数2.4计算,教职工家属2.34万。
3)各行业从业人数估算
本地区主要发展产业为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参照其他大城市的经验设定
香港数码城26公顷,从业人员460-770人/公顷
中关村科技从业人员12万,占常住人口12%
大学城科研产业机构用地25公顷,参考香港和中关村暂定从业人员2万人。
按带眷法计算(60%带眷率、带眷系数2.4人),共计家属2.88万人。
另外,参照广州市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情况和传统大学的人员配置,按大学城的产业结构特色,可大致估算:
18
上表表明,大学城可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可采用就地消化(农转非居民、勤工俭学学生等)。
1.9可研报告对人口的预测
根据《广州大学城综合发展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综合《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竞赛技术文件》和终审专家组的意见,对于大学城人口得出以下预测:
1)广州大学城未来人口极大增长(相对于该地区原有人口数量而言),新增人口主要为学生、教师、职
工和产业人员。
2)整个大学城规划总人口35-40万人。
人口构成:学生18-20万人,教师员工1.5-2万人,职工5万人,
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2-3万人,其他不可预测人口3-5万人,村镇人口约5万人。
3)小谷围岛有十所大学进入,规划总人口为25万人。
人口结构:学生14万人,教职工2万人,村民1
万人(小谷围岛现有村镇人口13658人)。
4)中心区规划8万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
1.10规划人口与用地核算
大学城中心区总住宅用地为33.41公顷,其中北区(研究园区)为17.78公顷,南区(中心区)为15.63公顷,总计规划提供住宅建筑面积为140.9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约32200人,符合可研报告提供的规划居住人口预测数目。
项目(单位)数值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2,052,893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801,633 其
中
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1,408,732
公建建筑面积(平方米)1,037,334
其他建筑面积(平方米)790,367
总基底面积(平方米)656,832
建筑密度(%)24.5
容积率0.88
绿地率(%)41
居住人口(人)3219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