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制片技术与电镜》习题第一部分组织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A.标本处理B.抗体的处理与保存C.免疫染色D.设立对照试验E.结果判断2.免疫组化技术的首要试剂是A.抗原B.抗体C.标记物D.固定剂E.洗涤液3.酶免疫组化技术中,关于标本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B.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C.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5%H2O2和90%甲醇处理20~30min。
D.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E.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4.PAP法是Sterberger等于哪一年建立的A.1950B.1960C.1970D.1980E.19905.PAP复合物中的酶是A.辣根过氧化物酶B.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D.胃蛋白酶E.胶原酶8.PAP法中的“桥”是A.第一抗体B. 第二抗体C. 第三抗体D.亲和素E.第四抗体9.ABC技术由美籍华人Hsu于哪一年建立,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技术A.1961B.1975C.1981D.1985E.199010.ABC法中的“桥”是指A.第一抗体B. 第二抗体C. 第三抗体D.亲和素E.链霉素亲和素14.免疫组化法吸收试验是用过量已知抗原与抗体在多少度以下充分反应,离心后再行免疫组化染色A.4℃B.20℃C.40℃D.37℃E.50℃23.PAS反应是检测组织内的:A.核酸B.脂C.蛋白质D.多糖E.抗原一、填空1、免疫组织化学中最常用的标记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中常用的标记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2、常用的粘附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3、抗原决定簇是指_____________分子表面的、具有活性的___________。
4、一般组织化学是利用化学或物理反应,在组织标本上加入一定的_____________,使其发生反应,形成_____________,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常用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5、酶组织化学是利用酶对其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生成__________,再与某种__________反应,形成____________沉淀,检测___________分布及活性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最常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7.、免疫染色对特殊标本的进一步处理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法。
8、免疫组化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9、免疫组化染色后,阳性细胞的染色分布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0、酶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
11、免疫电镜标本的制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12、组织块包埋前需先经______,常用的包埋剂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固定标本除组织切片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4、免疫细胞化学术中常用的标记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名词解释1.HE染色法2、固定2.银染法3.冷冻切片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5.免疫细胞化学术6.原位杂交7.胶体金8.简述石蜡切片的制备过程。
9、背景着色10、一抗和二抗11、探针1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三、简答题1.免疫组织化学的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2.免疫组化标本固定时,好的固定剂应满足哪些要求?3.简述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直接法的原理。
4.何谓免疫电镜技术?四、论述题1.试述酶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2. 试述任意3种酶组织化学技术的反应原理。
3. 试述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间接法)的原理和当两种一抗及两种二抗分别混合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 试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中,组织抗原、一抗、二抗和ABC如何依次相互结合的。
第二部分电镜技术与细胞超微结构一、多选题(A型题)1、人眼的平均分辨率为()A 0.4mmB 0.2mmC 0.3mmD O.2μmE 0.4μm3、用来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内部超微结构像的电子为()A 入射电子B 透射电子C 弹性散射电子 D 二次电子 E 吸收电子5、下面对扫描式电子束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电子书不固定B 样品被电子束逐点照射 C 样品被逐点成像D 扫描电镜成像电子束E 样品被同时成像6、下面哪项对不属于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A 低电压观察法B 负染技术C 电镜细胞化学技术D 超薄切片技术E 体视学技术7、下面哪项对不属于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A 表面干燥法B 血管铸型法C 冷冻复型D 冷冻割断法E 组织导电法9、下面哪种电镜可以在观察结构的同时,对组织细胞内的元素成分进行分析()A 透射电镜B 扫描电镜C 分析电镜D 超高压透射电镜E 原子力显微镜10、观察组织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应选用哪种电镜()A 原子力显微镜B 透射电镜C 扫描电镜D 磁力显微镜E 侧向力显微镜11、下面哪项不是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的优点()A 可用于观察厚切片B 可以提高分辨率 C 可提高图像质量D 结构复杂E 减少辐射损伤范围13、下面对扫描电镜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利用泛光式电子束和二次电子成像B 用于观察组织细胞表面形貌C 样品室大,可用于观察块状样品D 景深长,立体感强E 样品可被升降和倾斜14、电子枪由()组成A 阴极、阳极B 阴极、栅极C 阳极、栅极D 阴极、阳极、栅极E 正极、负极、栅极17、作为CO2临界点干燥法中置换中间液的为()A 乙醇B 丙酮C 醋酸异戊酯D 环氧丙烷E 乙二醇18、固定液中戊二醛的浓度为()A 4%B 0.5%C 20%D 10%E 4%19、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为()A 374℃218.5PB 31.5℃72.8P C 28.9℃ 38.2PD 215℃110.7PE 98.6℃67.9P20、CO2临界点干燥法的步骤为()A 高压室预冷—置换—减压—减压放气—减压放气降温B 高压室预冷—减压—置换—减压放气—减压放气降温C 高压室预冷—置换—减压—减压放气降温—减压放气D 高压室预冷—减压—置换—减压放气降温—减压放气E 高压室预冷—置换—减压放气—减压—减压放气降温21、下面对透射电镜描述不正确的是()A 利用泛光式电子束和透射电子成像B 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C 发展最早D 性能最完善E 景深长、立体感强22、透射电镜的反差取决于样品对()的散射能力A 二次电子B 入射电子C 样品质量厚度D 样品重量E 样品性质23、观察生物样品时,透射电镜的加速电压一般为()A 80KVB 90KVC 100KVD 110KVE 120KV24、超薄切片是指厚度小于()的切片A 200nmB 300nmC 400nmD 100nmE 500nm25、超薄切片技术的步骤为()A 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B 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染色C 取材、脱水、固定、包埋、切片、染色D 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E 取材、脱水、固定、包埋、切片26、免疫电镜时应该选用()作为固定剂A 锇酸B 戊二醛C 戊二醛-锇酸 D 多聚甲醛 E 福尔马林27、酸性磷酸酶是()的标志酶A 细胞膜B 内质网C 溶酶体 D 线粒体 E 微体28、微体的标志酶为()A 酸性磷酸酶B 碱性磷酸酶 C ATPED 过氧化氢酶E 5-核苷酸酶二、名词解释:1、生物电镜技术2、分辨率5、透射电子7、二次电子12、透射电子显微镜13、扫描电子显微镜15、电子枪17、临界点(临界状态)18、临界点干燥法19、 CO2临界点干燥法20、真空镀膜法23、超薄切片技术24、电子染色25、负染技术26、取材三、问答题:1、比较扫描探针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异同点。
3、简述扫描电镜的特点。
7、扫描电镜的生物样品制备原则是什么?8、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过程及其主要试剂?12、什么是超薄切片技术?指出其主要程序及各程序的主要试剂有哪些?13、电镜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取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4、透射电镜的超薄切片技术与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19、超薄切片技术中固定的目的是什麽?20、固定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麽?21、理想的固定剂应具备哪些条件?22、戊二醛作为固定剂的优缺点?23、俄酸作为固定剂的优缺点?28、电子染色的目的是什麽?常用试剂有哪些?29、简述负染技术?42、电镜免疫细胞化学中样品制备特点有哪些?43、电镜免疫细胞化学中固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6、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中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什么?47、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中对照实验有哪些种类?48、什么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中要设立对照实验?92、如果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胞质内的某一抗原是否存在,请问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93、如果让你进行体内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电镜观察时,你将怎样设计实验?94、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电镜技术,进行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形态学方面观察的实验设计,并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