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摘要:聚桂醇(德国l%乙氧硬化醇)是国际上广泛公认的理想硬化剂,以往主要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内痔等疾病的硬化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聚桂醇用于血管瘤的治疗,本文对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做一综述。

关键词:聚桂醇;血管瘤;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德国生产的乙氧硬化醇注射液是国际上广泛公认的理想硬化剂,是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用于硬化治疗的药物,并已经在其他欧洲国家应用。

1993年我国立项研究国产“l%乙氧硬化醇”(随后由国家定名为“聚桂醇”),于2008年10月作为国家专利新药而正式面市。

聚桂醇主要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内痔等疾病的硬化治疗。

国外使用l%乙氧硬化醇治疗血管瘤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近几年国内学者开始不断探索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现将国内外使用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1 作用机制
聚桂醇注射液在静脉血管内注射后,可损伤血管内皮,即刻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在静脉血管旁注射后,压迫静脉血管,降低血管内血流速率及压力,由于化学作用,使静脉血管及周同黏膜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组织,闭塞静脉血管,从而产生硬化作用。

聚桂醇属于醚类,具有麻醉功效,在硬化治疗时耐受
性好,注射后无痛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治疗后血管瘤立即肿胀,几天后消退,不引起全身性反应或严重局部变化。

[1]
2 聚桂醇与血管瘤
国内学者周辉[2]等人采用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78例血管瘤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7.4%。

其中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最好,其次为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

朱声荣[3]等人对56例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进行次数不等剂量不同的瘤腔内注射聚醇,通过6-24
个月的观察判断疗效,结果显示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起效快,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疼痛发生率低,组织坏死罕见。

汪垠等人[4]探讨1%聚桂醇治疗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效果,证明其作为一种硬化剂治疗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的。

临床应用已表明硬化治疗对低流量损伤是有的,这可能与血管内血流量低,硬化剂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延长有关。

[5] 国外学者ukritmanoroat.t等人[6,7]已证实,于硬化剂混合些许空气的泡沫硬化疗法优于使用液体硬化剂的传统硬化疗法,在注射药液后泡沫并不是立即与血液混合,而是将血液从血管内排净并充满管腔,使硬化剂均匀接触静脉血管内皮而不被稀释,保持原有浓度不变,发挥疗效。

我们运用泡沫硬化剂的原理,在治疗面积较大的瘤体时,将混合少许空气(一般小于总量的1/5)的药液注射至瘤体内,增加聚桂醇注射液与瘤体细胞表面的接触面积,延长药液与瘤体细胞的接触时间,增强硬化剂的疗效,此时还再根据瘤体治疗反应,回抽或再注入药液。

3 未来发展
临床治疗血管瘤常采用手术切除、硬化剂注射、冷冻、激光和口服激素等方法,但每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且并发症也较多。

手术治疗常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畸形、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等;常用的血管硬化剂如注射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并发症包括局部和全身症状或损害。

德国产硬化剂l%乙氧硬化醇,是近30多年来临床上最为广泛使用并被全世界接受、效果肯定的硬化剂,但是由于其属非药(化学试剂),故无法为全世界各国临床广泛接受,其进入我国的途径也是非正常途径;临床医生无法走正常“途径”得到该硬化剂,对其使用有非常大的潜在顾虑。

自2008年以来,聚桂醇经过全国多家医院的许多专科医生对多种疾病的临床硬化治疗
应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

[8]随着聚桂醇注射液在临床方面应用的愈加成熟,我们相信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杨荣强,张燕敏,高群等.1%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1,32(9):
715-716.
[2] 周辉,王震,杨苹等.聚桂醇治疗皮肤血管瘤78例.医药导报.2011.30(4):484-485.
[3] 朱声荣,汤国雄,陶学金等.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的临床观察.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111-112.
[4] 汪垠,朱飞,宁金龙等.1%聚桂醇在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6):428-429.
[5] ckson it,ca兀.efio r,potpafic z,et a1.hemangiomas,vascular malformations,and lymphovenous malformations:classification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plast reconstr surg,1993.
[6] 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foam sclero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selerotherapy:
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medassoc thai,2011.
[7] alfs j,carreflo p,l6pez ja,et a1.efficacy and safety of sclerotherapy using polidoeanel foam:a coatro||ed clinical t6a1.ea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6.
[8] 王永光.聚桂醇:新型的微创硬化治疗技术.微创医学,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