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儿童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皮活泼而具有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后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
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学词;把握内容;通过朗读,想象花儿们“跳舞狂欢”的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通过朗读,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体会想象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积累运用
1、出示词语
走过荒野吹着口笛互相碰触
跳舞狂欢簌簌地响扬起双臂
2、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拟人句
3、诗人泰戈尔以孩子的视角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
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二、想象品味,关注表达
1、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出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交流:哪些地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3、相机出示第三、四、五段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①指名读
②多神奇呀,花儿也有自己的学校,它们在地下的学校学些什么?(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学怎么生长,学怎么吸收营养........)看来花儿们的学习生活和我们的差不多。
③如果散学前跑出来游戏,老师要罚站,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心情怎样?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④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导朗读
⑤被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花儿们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
出示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
指名读,读出花儿的开心。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为什么?(拟人)
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一写花孩子们的表现。
清风一来,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蜜蜂一来,他们……,
……,他们……
4、放假了,花儿们的心情可真不错,瞧,它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
①师范读,生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花儿开了......)
②这里有没有让你感到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呢?为什么?体会把树、风、雷云当作人来写,更生动形象,还感受到花儿的开心。
理解:
“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
③电闪雷鸣大雨来时的天气,我们都会选择躲在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它们在雨中会做什么,说什么?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④指导朗读
5、更神奇的是花儿们还有自己的家。
出示七、八、九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
③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
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④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
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⑤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
汇报,指导朗读。
三、回顾写法,聚焦想象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学生说写,展示。
四、链接文本,推荐阅读
《飞鸟集》摘录:
您的阳光对着我的心头的冬天微笑,从来不怀疑它的春天的花朵。
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小花问道:“我要怎样地对你唱,怎样地崇拜你呢?太阳呀?”太阳答道:“只要用你的纯洁的素朴的沉默。
”
五、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关门做功课拟人想象力
冲了出来
扬起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