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三个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三个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

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古诗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板书课题:墨梅图题诗)。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

3、齐读课题。

(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

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课题质疑。

设计提问: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

4、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

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解决生字“乾坤(qián kūn)”的字音。

三、赏画品诗,感悟诗意。

1、赏画。

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并回答问题:图中梅花有什么特点?(1)认真观察画面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补充;图中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颖;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重笔墨,显得清新俏丽。

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透出。

2、品诗:理解前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2)小组讨论学习。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4)设计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花树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5)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

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6)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采用各种形式的读。

)理解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难道梅花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现在我们来学习:(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2)小组讨论学习。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清气:清香的气味。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3)设计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4)交流有关资料,明确题诗目的。

设计提问:你知道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曾下东吴,入淮楚。

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后见天下将乱,遂归。

(5)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虽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四、回归课题,情感升华。

1、设计提问: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

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品质与气节)2、小结: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五、回顾反思: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六、作业:搜集有关借物喻人的古诗。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2多媒体课件简介课件背景选择江浙一带水乡美景,这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人当年创作情境,当介绍诗作背景时“诗人王冕”及“墨梅”伴随舒缓的筝乐缓缓映入眼帘,学习诗作时诗作出现于画面;初步感知检查反馈时重点字闪烁并出现读音;学习诗句时为避免干扰学生,画面只保留江南水乡的背景及所学的诗句,诗句依次出现,学习探讨重点词时重点词语变为红色,当单击重点词时旁边出现其解释;挖掘深意,体会情感时画面再次出现“诗人王冕”及“墨梅”;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时“墨梅”及舒缓的筝乐再度响起。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课件)(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板书。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生:淡墨痕师: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5)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生:(试说:我是抓住……。

师补充口头提问:清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清气:清香的气味。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师:由这两句可以看出墨梅还有什么特点?生:(清香的气味)板书。

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3)指导朗读古诗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

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4)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

这就是“诗言志”。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四)拓展延伸,指导实践1、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2、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3、集体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墨梅图题诗元王冕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卓尔不群《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以自学为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画,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交流梅花的相关资料,活用诗句。

教学准备: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