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配送系统设计(苗选交通工程学院运输109 1091501114)摘要:现代化的物流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阶段,信息化物流中心配送系统对现代物流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现代化物流就是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与电子化手段加强对企业物流的管理,形成企业物流的支撑体系,进而实现物流配送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通过嵌入式系统模块与GPS定位技术的融合,加上计算机控制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物流中心配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对整个物流中心配送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
关键词:物流中心;配送;系统设计;Abstract:The modern logistics has entered a pha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modern logistic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And modern logistics is th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lectronic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the formation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thus achieving high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and high efficiency. Through the embedded system modul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GPS positioning technology, coupled with computer control cent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entire logistics proces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Keywords:logistics center ; distribution ; system design 近十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随着高速发展的时代,进而形成了现代化的物流,然而现代物流的是这个时代甚至是每个大型企业发展的趋势。
大型化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并且尽量节省成本的消耗,那么对于物流中心配送系统这一块就是需要改进和提高,适应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物流,物流中心的配送系统的发展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管是自营物流中心,共营物流中心还是第三方物流中心都需要对物流中心的配送系统1进行提升。
1、我国物流中心发展概况我国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各种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实行指令性计划分配和供应,物流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完成,其主要内容为运输、仓储和调拨(分拨)等。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发挥重要作用,物流有了新的内涵,具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中国,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生产企业“业务外包”也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中国传统仓储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过程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不少企业都有较为完备的设施设备,如库房、货场、起重机械、运输工具等,但利用率不高,新度系数低,周而复始的重复运作使得企业难以创新、效率不高,故而步履蹒跚,而搞多种经营往往又非这些企业的强项,以至相当一部分企业频于破产的边缘。
2、物流中心配送系统的设计方法2.1、物流中心配送系统规划的内容物流中心配送是以组织配送式销售和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机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
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而发展的。
在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中,要注意研究配送中心的7个规划要素:E、I、Q、R、S、T、C。
E代表Entry,指配送的对象或客户;I即Item,指配送商品的种类;Q代表Quantity,指配送商品的数量或库存量;R即Route,指配送的路线;S即Service,指物流的服务品质;T即Time,指物流的交货时间;C代表Cost,指配送的成本或建造设施的投入。
目前流行的EIQ分析方法,就是利用E、I、Q这3个物流关键要素,来研究物流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提供依据。
2.2、配送系统规划程序物流中心配送系统规划程序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包括:筹划准备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方案评估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五个阶段。
2⑴筹划准备阶段配送中心的筹划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计划开始与组成:企业在规划设置物流中心计划的过程中,原有组织架构与人力在业务范围、技术背景与执行权责上通常不易有效地运作。
②基础规划资料的搜集。
③系统规划策略目标的制定:在完成筹设系统之基础资料搜集及初步分析后,则需逐步确认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方针,主要的系统目标订定包括两个阶段:物流中心定位与策略功能制定和计划执行目标制定。
⑵总体规划阶段在配送的总体规划阶段,需要对配送的基础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配送的规划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功能和流程的规划、区域布置规划和信息系统的规划,根据规划方案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投资预算和经济效益分析等。
配送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①配送规划的基础资料分析:基础资料的分析,将获自企业使用者的原始资料,作进一步的整理分析,以作为规划设计阶段的参考依据。
包括定量化的分析,如:订单变动趋势分析、EIQ分析、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等,通过分析,可以确定配送中心的规划条件,为配送中心的规划提供设计依据。
②配送中心的规划条件:在各分析阶段析所得信息即可逐步进行各项规划条件的设定,其条件将作为后续规划中参考之基本参数。
③配送中心的功能流程:根据配送中心的规划条件和基础资料的分析结果,确定将配送中心的功能和作业流程。
包括以下区域的规划:一般性物流作业区域、退货物流作业区域、换货补货作业区域、流通加工作业区域、物流配合作业区域、仓储管理作业区域、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域、办公事务区域、计算机作业区域、劳务性质活动区域、厂区相关活动区域。
当和区域的功能及流程规划完成后,还需考虑相应设施的选用。
一个完整的物流中心规划中,其所包含的设施需求相当广泛,基本上可将其分为三类:物流作业区域设施、辅助作业区域设施、厂房建筑外围设施,物流中心内的主要作业活动,3基本上均与物流仓储、搬运、拣取等作业有关,因此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对于物流设备的规划选用与设计等程序,即为规划过程的重心。
当规划不同型式功能的物流设备,则可能的厂房布置与面积需求将都有所改变,因此必须依实际需求决定适合的设备。
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由于厂房布置之方案尚未成型,物流设备的规划,主要以需求的功能、数量、选用的型式等内容为主,至细部规划设计阶段,才着手各项设备的详细规格、设施配置等设计。
④配送中心的平面布置:确定各业务要素所需要的占地面积及其相互关系,考虑到物流量、搬运手段、货物状态等因素,作成位置相关图。
在平面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要留有余地。
⑤信息系统规划:包括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功能、流程和网络结构。
在整个物流中心的运作中,信息流一直伴随着各项物流活动及其它行政支持活动的进行。
当作业区域及基本作业程序建立完成时,依对物流中心整体事务流程的分析,即可着手进行信息系统架构及主功能系统之规划,俟相关物流设备与外围设施之规划选用完成,即可配合设备在管理与操作控制上的需求,完成整体信息系统之细部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可用性、精确性、及时性、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灵活性、易损伤性。
同时信息系统的规划还应考虑以下问题:是否有利于医药流通企业内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否有利于形成行业的系统标准;是否有利GPS的规定和修订;是否有利于对外合作和信息对接;⑥运营设计:包括作业程序与标准;管理方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种票据处理及各种作业指示图;设备的维修制度与系统异常事故的对策设计以及其他有关配送中心的业务规划与设计等。
⑦制订进度计划:对项目的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土建、机器的订货与安装、系统试运转、人员培训等都要制定初步的进度计划。
⑧建设成本的概算:以基本设计为基础,对于设计研制费、建设费、试运转费、正式运转后所需作业人员的劳务费等作出费用概算。
⑶方案评估阶段4在基本设计阶段往往产生几个可行的系统方案,应该根据各方案的特点,采用各种系统评价方法或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各方案进行的比较和方案评估,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主要评估方法有:优缺点列举法、优缺点列举法、点评估法、权值分析法、成本比较法、以AHP为基础的方案评估法。
⑷详细设计阶段在详细设计阶段,在对总体方案进行完善设计的基础上,决定作业场所的详细配置,对配送中心所使用的各种设备、能力等进行详细设计,并对办公及信息系统、运营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设备制造厂的选定:设备制造厂的选定一般通过投标竞争的方式选择。
选定制造厂后,应和制造工厂一起对基本设计的指导思想进行认定,取得共识,并考虑和采纳厂方的新方案和意见,制订下一步的计划。
②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要编制具体的实施条目和有关设备形式的详细计划,主要有以下各点:装卸、搬运、保管所用的机械和辅助机械的型号规格;运输车辆的类型、规格;装卸搬运用的容器形状和尺寸;配送中心内部详细的平面布置与机械设备的配置方案;办公与信息系统的有关设施规格、数量等。
⑸系统实施阶段为了保证系统的统一性和系统目标与功能的完整性,应对参与设计施工各方所设计的内容从性能、操作、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审查,在确定承包工厂前应深入现场,对该厂生产环境、质量管理体制以致外协件管理体制等进行考察,如发现问题应提出改善要求,在设备制造期间也需进行现场了解,对质量和交货日期等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1]刘志强.物流配送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2]周日明.日本的配送中心[J].国际商业技术(物流现代化专辑),1998.3[3]何明坷.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4[4]郝渊晓.现代物流配送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