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系统规范
论证阶段
研制规范 (研制任务书) 产品规范
方案阶段末
承制方
工艺规范 工程研制阶段末 承制方
产品 基线
规定制造中使用的原材 料或半成品生产技术要 求
材料规范
图样 明细表
5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项目定义:
满足最终使用功能的某个技术状态内的实体,具有两 大特点:一是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即:具有功能特性和 物理特性;二是被指定为单个实体。所以,技术状态项目 是由产品结构、通过工作分解结构分解而来。
6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3、 技术状态管理 简单地说,技术状态管理是运用行政和技术的手段,建立 各种程序,对产品技术状态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的管理。它包括四个方面:

— 技术状态标识; — 技术状态审核;
— 技术状态控制; — 技术状态记实。
7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4.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内容 A.1 引言 本部分提供了一般信息,主要内容包括: a) 所适用的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的说明; b) 重要的技术状态管理活动的时间安排; c)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的目的和范围; d) 相关文件(如军事代表技术状态管理监督办法和分承制 单位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等)。 ;
3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2、 技术状态定义:
所谓技术状态是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上达到的 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 功能特性指产品的功用,如速度、杀伤力、可靠性等。
— 物理特性是产品为实现功能所具有的形体特性,如尺寸、 质量(物理的)等。
当功能特性、物理特性用一组定量的或定性的要求来表达 并经批准,即叫基线。通常有三条基线,即功能基线、分 配基线、产品基线。(表i-1)
8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A.2 程序和规定 本部分应包括与军事代表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管理要 素,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军事代表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 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9
J W F Z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0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GJB9001B对技术状态管理提出的要求: 1)在7.1i)(确定)“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2)在7.1 注6“技术状态管理见GJB3206”; 3)在7.3.7 “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应符合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见7.7) ”; 4)在7.7技术状态管理 组织应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 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顾客要求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基线确定及其更改应经顾客同 意。
10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A.5 技术状态纪实
a) 为形成技术状态纪实报告所需资料的收集、记录、处理 和保持的程序; b) 所有技术状态管理报告内容和形式的规定。 A.6 技术状态审核 GJB 5709-200615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a) 要进行技术状态审核的技术状态项目清单及其与装备研 制进度的关系; b) 所使用的审核程序; c) 审核报告的形式。
11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5、技术状态标识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选择技术状态项 通常,较高层次的技术状态项是在方案论证初期或之前选 定,较低层次的技术状态项是在工程研制的初期或其之前 选定,随着项目研制的深入,可以不断修正已确定的技术 状态项目,使其更加合理。选择技术状态项,要考虑经费 和人力的承受能力,如果选择的技术状态项很多,指标很 高,而又没有相应的人力和财力支持,极有可能造成技术 状态控制失控,从而失去选择技术状态项的意义,总的原 则是选择那些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能被单独管理,能满足 最终使用性能的项目作为技术状态项。
1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1、技术状态管理发展
技术状态管理渊源于美国五十年代,以后被越来越多的 工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 颁布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关于加强国防科 技工业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也将技术状态管理作 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求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健全技术 状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技术状态的更改。目前已颁发了 GJB 3206《技术状态管理》国军标,规定了实施的程序。
12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被选择作为技术状态项的产品一般包括: (a)武器装备、分系统级产品或跨单位、跨部门研制的产品; (b)在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特性和重要性 的产品; (c)新研制的产品,例如关键的、新的或改进的设计; (d)接口复杂且重要的产品,例如与其他系统、设备或软件有接 中关系,或者是几个系统共有的部件; (e)单独采购的重要产品; (f)使用和保障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的产品,例如必须保持可互换性。 技术状态项需经过用户确认,并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型号、 序列号(或批次号)等信息,标识号应具有唯一性。

4
J W F Z
产品实现
表i-1 基线类型
基线 功能 基线 分配 基线 内容 文件形式 制定时间 制定单位 用户(军方)或承制 方
规定任务和技术要求 对各功能段分配要求 规定接口关系 约束条件 规定各分系统或设备、 计算机软件项目技术要 求 规定生产、试验、验收 技术要求
规定制造工艺(如焊接、 铸造等)技术要求
2
J W F Z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是项目管 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标准有: MIL—STD—973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ISO1007:2003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GB/T19017—2008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GJB2306—1998 技术状态管理 QJ3118—1999 航天产品技术状态管理 HB7807—2006 航空产品技术状态(构型)管理要求 GJB 5709-2006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技术状态管理
本部分主要内容目的规范树; b) 规范、图样和更改所惯用的编号制度;
c) 需建立的技术状态基线及其进度、文件类型;
d) 使用和分配的序列号码或其它可追溯性的标识; e) 发放程序。 A.4 技术状态控制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a)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前的更改控制程序; b)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后,从提出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到检查其实施 情况的程序; c) 偏离许可、让步的控制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