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光面爆破施工工法
一、工艺原理
光面爆破是控制开挖轮廓的一种爆破技术,它沿开挖轮廓周边布孔,利用主炮孔爆破后形成的良好临空面,在光爆层中起爆,借以减少光爆孔爆破的夹制作用,降低炸药单耗,减少一次起爆药量,使其获得平滑的开挖廓面,减轻围岩的破坏,减小超欠挖和避免产生冒顶和坍塌。
二、光面爆破技术要点
隧道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
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等结合爆破振动要求进行钻爆设计。
施工中应根据爆破效果不断调整爆破参数。
2.1 爆破参数选定
2.1.1 周边眼间距E
周边眼间距直接控制开挖轮廓线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一般E=
(12~15) d,其中炮眼直径d=35~45cm,对于节理发育,层理明
显的围岩地段,周边眼的间距可适当减小,也可在两个炮眼之间
2.1.2最小抵抗线W(光面层厚度)
最小抵抗线W直接影响光面爆破效果和爆碴块度,周边抵抗线应大于周边眼间距E,软岩取较小的E值时,W值应适当增大。
2.2 周边眼装药结构
2.2.1 软岩周边眼装药结构
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较破碎围岩采用空气间隔装药,导爆索传爆。
导爆索作为炮眼装药时,按10g/m折算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
另一种是较完整的软弱岩层采用小直径光爆炸药连续装药。
分别如下图所示:
空先间旖柱装药
小直径药卷连嬪装药
222硬岩周边眼装药结构
位位位 位cm 位
除周边眼、中空眼外,其余掏槽、底眼、掘进眼的装药结构均 为连续装药,只是装药长度不同
2.2本隧道钻爆参数
① 循环进尺的确定:根据实际情况,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IV 、V 级围岩根据钢架支护间距确定,本隧道 IV 级围岩2.0m , V 级围岩1.0m ,II 、III 级围岩不大于3.5m 。
② 钻孔直径选择:采用042mn 钻眼直径,炸药选择2号岩石乳 化炸药
③ 隧道开挖断面的 大小:由岩石和开挖方法确定。
,
炮泥
药
片
总药量Q=q单L,式中q单是单耗,本隧道初步确定q单
=0.9Kg/m3左右。
由于隧道断面变化较多,所以采用由单耗算出总的炸药来确定每循环炮
孔数,炮孔总数量由N=Q/W,式中单孔c为单孔装药量
W
根据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指南所给出的光面爆破参数表,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本隧道选取光面爆破参数如表2-1。
表2-1光面爆破参数
本隧道现已施工的围岩开挖断面情况:
三线段V级双侧壁导坑法爆破方案如下:
左、右导坑上台阶周边眼间距E=40cm周边眼抵抗线w=60cm 辅助眼孔间距为80cm排距选择80cm底板眼选着80cm掏槽眼孔深为1.2m,辅助眼
1.0m,和周边眼孔深0.8m。
左、右导坑中台阶周边眼间距E=40cm辅助眼孔间距为:80cm排距选择100cm 底板眼间距80cm 掏槽眼孔深为
2.2m,辅助眼孔深2.2,周边眼孔深2.3m。
左、右导坑下台阶周边眼间距E=40cm辅助眼孔间距为:
80cm排距选择100cm底板眼间距80cm辅助眼2.2m和周边眼孔
深2.3m
施工中具体炮眼布置图如下:
双线段IV级围岩台阶法爆破方案如下
上台阶周边眼间距E=40cm周边眼抵抗线w=50cm辅助眼孔间距为:100cm,排距选择70cm底板眼孔间距110cm掏槽眼孔深为2.6m,辅助眼和周边眼孔深2.4m,
双线段IV级围岩上台阶装药参数
中台阶周边眼间距E=40cm周边眼抵抗线W=60cm辅助眼孔间距为:60cm,底板眼孔间距120cm辅助眼和周边眼孔深2.4m。
双线段IV级围岩中台阶装药参数
开挖
步骤眼别段别
眼深
(m
眼数
(个)
每孔装
药量
(条)
单孔装
药量
(Kg)
单段总
装药量
(Kg)
中台阶辅助眼1、3 2.4 9 8 1.6 14.4
内圈眼 5 2.4 3 8 1.6 4.8
周边眼9
2.2
7
1 0.2
1.4
底板眼7 2.4
6 11 2.2
24.2 合计44.8
下台阶周边眼间距E=40cm辅助眼孔间距为:80cm底板眼选着100cm掏槽眼孔深为2.2m,辅助眼和周边眼孔深2.4m。
双线段IV级围岩下台阶装药参数
施工中具体跑眼布置图如下:
一号平导全断面爆破方案如下:
周边眼间距E=40cm周边眼抵抗线w=50cm辅助眼孔间距为:
70cm排距选择80cm底板眼选着60cm掏槽眼孔深为2.2m,辅助眼和周边眼孔深2.0m
三、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表身开挖检验批验收记
检杳点
爆破自检记录
表
3.1测量放样
先由测量班人员在掌子面用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面的中线和轮廓线,
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cm。
3.2布置炮眼
321周边眼布于隧道的开挖轮廓线上,间距E=®15D,(D--为
炮眼直径)一般为40~50cm垂直深度比设计进尺浅20cm,最好为每循环实
际进尺深度。
3.2.2掏槽眼位于隧道掌子面的中下部,底板眼的上部,为便于
打眼一般钻孔台架的第一、二层均布设,每层3~5排,间距
a=6~12D(D-为炮眼直径)一般为25~50cm易爆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掏槽眼开口宽度为隧道半幅宽减50cm眼底间距20cm与掌子面夹角为55~70°,垂直深度比设计进尺深20cm
1)掏槽眼类型及布设
单向掏槽
单项掏槽由数个朝同一方向倾斜的炮眼组成适用于隧道断面内
有软弱夹层、层理、节理和裂隙时。
可根据断面大小或软夹层的厚度不同,布置一排或两排掏槽眼。
掏槽眼的倾斜角度一般为50~70 °岩石坚固程度高,角度取小值。
a、顶部掏槽
c、侧向掏槽
楔形掏槽
b底部掏槽
d扇形掏槽
楔形掏槽由两排相对称的倾斜炮眼组成,爆破后形成一个楔形
槽,楔形掏槽分为:水平楔形掏槽和垂直楔形掏槽水平楔形掏槽适用
323辅助眼位于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的炮眼称为辅助眼,其作用是扩大掏槽眼炸出的槽腔,为周边眼爆破创造临空面
324底板眼位于隧道低部开挖轮廓线上,间距a=15~20D, —
般为70~80 cm,垂直深度与设计进尺相同。
3.3.1钻孔深度和斜率要符合爆破设计,尽量减小周边眼外插
角的角度,孔深小于3m时外插角的允许斜率宜为孔深的+5%孔深
a图垂直楔形掏槽b图水平楔形掏槽于岩层为水平层理时。
垂直楔形掏槽适用于中硬以上的均质岩石。
大于3m时外插角的允许斜率宜为孔深的+3%外插角的方向应与该点的法方向相一致。
3.3.2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该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及药量,使周边眼和辅助眼眼底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3.3.3采用手持凿岩机凿眼,当凿岩高度超过2.5m时应该配备
与开挖面相适应的作业台架进行凿岩;炮孔作业应定人定岗,尤其左右侧周边眼钻工不易变动。
3.3清孔装药
装药前用小直径高压风管将炮眼内石屑吹净,装药需分片,分
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
不得混装。
所有炮孔均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周边眼不小于20cm,
其他眼不小于35cm周边眼采用小药卷配导爆索,以增加不耦合系
数和爆破时的缓冲作用,炮孔装药均采用反向装药结构。
3.5起爆网络及起爆顺序
3.5.1起爆顺序,隧道爆破掘进的起爆顺序为掏槽眼-辅助眼T掘进眼T内圈眼—周边眼—底板眼。
3.5.2导爆索具体连接图所示
1-导爆管;2-传爆导爆管雷管;3-引爆导管雷管(按击发枪);
4-炮孔内的导爆管雷管
3.5
.3
导爆
索的
连接如下图所示,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图3-2 导爆索连接方式
a—分段并联;b —簇并联 1 —雷管;2—主干索;3—支索
①切割导爆索应使用锋利刀具,不应用剪刀剪断导爆索。
②导爆索起爆网络应采用搭接、水手结等方法连接;搭接时两根
导爆索搭接长度不小15cm中间不得夹有导湿物和火药卷,捆扎应牢固,支线与主线传爆方向的夹角应小于90 0。
③连接导爆索中间不应出现打结或打圈;交叉敷设时,应在两根交叉导爆索之间设置厚度不小于10cm的木质垫块
④起爆导爆索的雷管与导爆索捆扎端端头的距离应小于15cm,雷管的聚能穴应朝向导爆索的传爆方向。
四、爆破优化及调整
光面爆破参数选定后,光爆效果可能达不到最佳,会出现进尺不足和超欠挖现象,需要对光面爆破参数进行调整。
4.1当爆破进尺不理想时,看掌子面各部位残留的炮根,如掏槽眼炮根较浅而周围辅助眼较深,则增加辅助眼排数,减小其抵抗线;如果掌子面较平整,则要加密掏槽眼,再不理想就要采用两级或三级掏槽,直至
达到设计进尺为止。
4.2出现欠挖,需减小周边孔距、光爆层厚度、增加炮孔的数目和炸药填装量;出现超挖,需加大周边孔距、光爆层厚度、减少炮孔的数目和炸药填装量。
经过二、三个钻爆循环作业参数的调整,光面爆破就可以
达到最佳效果。
4.3隧道光爆效果一般是拱部炮眼炮痕率较高, 而边墙痕率相对低, 一般下部台阶起爆顺序不是自上而下逐层起爆, 应该采用从中间逐渐向外起爆, 如果是全幅爆破中部还要设掏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