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非——措——宴——吁——返——
晤——脱——奁——凭——畔——
韧——缭——暮——娶——嘱——
甫——罹——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8、国人之于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无失其时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劝学
1.輮以为轮
1.员径八尺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3.傍行八道
4.形似酒尊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廷——沾——弆——按——诀——
欢——熟——襟——无——否——
叛——现——穆——毡——圆——
擒——旁——樽——
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5、藤王阁序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甫——父罹——离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不是
8、国人之于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
9、劝学
1.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6.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曷”通“何”,哪里
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已”通“以”,表时间的界限
8.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邪”通“耶”,呢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少”通“稍”,稍微
2.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
种树郭橐驼传
1.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已”通“矣”,了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点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悦——说矣——已返——反环——还猝——卒
震——振供——共拒——距纳——内智——知
邀——要早——蚤背——倍隙——郤彰——章
必修二
4、《诗经》两首
7.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8.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7、陈情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四十有四,即四十四。
3.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是“劝请、邀”的意思
4.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这里是“劝请、邀”的意思
9、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非——匪措——错宴——晏吁——于返——反
晤——悟脱——说奁——帘凭——冯畔——泮
韧——纫缭——缪暮——莫娶——取嘱——属
殁——垗——殓——何——矣——
以——耶——稍——尔——暮——
叙——姗姗——合——
附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参考答案)
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聪明
3.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了
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喜欢
5、藤王阁序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失
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通“几”,预兆
6、逍遥游
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2.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回来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才能、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旬有五日,即十五日。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做法
2.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形
4.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6、《孔雀东南飞》并序
1.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又结实,虽变形却不易折断
3.终老不复取“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7、诗三首
1.契阔谈“ ”通“宴”,宴会
8、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8、赤壁赋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凭借。冯虚御风,意为无所凭借,却能驾风飞翔。
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缠绕
6、逍遥游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旬有五日而后反
7.而御六气之辩
8.汤之问棘也是已
7、陈情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衡——几——溟——消——返——
智——辨——能——又——变——
5.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11、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这样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非——匪智——知授——受毋——无性——生
否——不斑——颁横——衡途——涂纵——从
煣——輮影——景又——有耰——櫌
必修四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1.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伶官传序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
2.及仇雠已灭“雠”通“仇”,仇敌
祭十二郎文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墓地
5.敛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其穴“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愉快、欢快
6.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体现、表现
13、张衡传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5、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4.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围绕
5.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促
6、鸿门宴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横——衡机——几溟——冥消——销返——反
智——知辨——辩能——而又——有变——辩
矣——已悯——闵伶仃——零丁褥——蓐
选修
庖丁解牛
1.砉然向然“向”通“响”,声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句中指擦拭
项羽之死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心服
2.及仇雠已灭
祭十二郎文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5.敛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其穴
6.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8.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2.与可没于陈州
种树郭橐驼传
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即秦穆公
12、苏武传
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浸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辞别(有不再相见的意味)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1.拜送书于庭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12、苏武传
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请毕今日之驩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信义安所见乎
13、张衡传
3.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
4.形似酒尊“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廷——庭沾——霑弆——去按——案诀——决
欢——驩熟——孰襟——衿无——亡否——不
叛——畔现——见穆——缪毡——旃圆——员
擒——禽旁——傍樽——尊
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竖”“直”相对,门上横木,代指房屋
矣——悯——伶仃——褥——
选修部分
庖丁解牛
1.砉然向然
2.技盖至此乎
3.善刀而藏之
项羽之死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2.乌江亭长檥船待
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