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点管理制度

危险点管理制度

危险点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
本规范对易燃易爆危险点定点分级原则、分级标准、治理程序、要求及检查作出了规定。

2 引用标准
GB2894-88 安全标志
GJB2157-93 兵器工业企业易燃易爆危险点分级治理要求
国家军用标准《易燃易爆危险点分级治理要求》
3 术语
3.1 易燃易爆危险点(以下简称危险点)
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潜在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和物质缺失的场所。

3.2 三级危险点治理
按照生产、贮存、使用物质的危险性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条件以及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危险点划分为Ι、Ⅱ、Ⅲ级,为操纵危险因素,预防事故对不同等级按不同要求所实施的相应治理。

3.3 岗位(班组)责任人
在危险点工作的安全责任人。

3.4 检查责任人
负责对危险点(包括租赁场地或库,谁的资产谁负责,按同级别治理)进行安全检查的各级责任人[岗位(班组)、车间、分(子)公司(中心)和集团公司级]。

3.5 巡回检查
各级检查责任人对负责的危险点按规定检查周期和内容履行职责的
检查。

4 依据
依据集团公司《安全治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5 危险点治理程序及有关职责
5.1 治理职能
5.1.1 生产安全部在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危险点的治理与考核。

5.1.2 危险点的治理按照分级治理,分线负责的原则,生产安全部、保卫武装部负责对各单位危险点的治理情形进行监督检查。

5.1.3 危险点所在车间(科)、分(子)公司(中心)主管领导对本单位危险点治理负全责。

各单位技安、保卫室(组)负责对本单位危险点的治理情形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考核。

5.2治理程序
危险点治理程序如下:
a.定点分级,定员定量;
b.张挂标志,明确责任人;
c.编制检查表,规定检查周期和内容;
d.各级检查责任人按检查周期和内容进行检查;
e.反馈隐患信息,落实整改措施;
f.检查考核。

5.3 定点与分级
5.3.1 定点原则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定为危险点:
a.生产、贮存、使用物质在外界能量和内在不稳固因素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场所;
b.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挥发性液体的蒸汽、悬浮状可燃粉尘和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场所;
c.其它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场所。

5.3.2 分级原则
危险点分级是依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致因条件的高低,致害物逸散能量的大小,事故对人、物的阻碍程度等因素,将危险点划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a. Ι级危险点是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重大伤亡或造成重大经济缺失,对企业有全局性阻碍的场所;
b. Ⅱ级危险点是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较大经济缺失,对局部有较大阻碍的场所;
c. Ⅲ级危险点是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但造成经济缺失和阻碍不大的场所。

5.3.3 分级标准
Ι级危险点标准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定为Ι级危险点:
a.闪点小于28℃的易燃液体,储量在50吨以上的场所;
b.爆炸下限小于10%,正常情形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c.闪点小于120℃的可燃液体,储量200吨以上的场所;
d.储存火药、炸药、弹药总量在5吨以上场所;
e. 高压储罐、氧气站、一级变配电站;
f.油漆、稀料总仓库;
g.人、机活动危险性大的作业场所。

Ⅱ级危险点标准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定为Ⅱ级危险点:
a.易燃液体储量5吨以上的加油站;
b.化工材料总库;
c.易燃液体储量在2吨以上的场所;
d.油漆、化工材料2吨以上(含2吨)的场所;
e.调漆、喷漆占地面积80m2以上的场所;
f.100m3以上木材加工、储存场所;
g.液化石油气换气点;
h.火工品装药量在100千克以下的作业场所;
i.工作压力大于10Mpa的压力容器;
j.人机活动危险性大的操作工序,如:空气站、天然气锅炉、大型车辆停车场(库)、二级变配电站等;
Ⅲ级危险点标准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定为Ⅲ级危险点:
a.易燃液体储量0.5—2吨的场所;
b.闪点小于120℃可燃液体,储量在0.5-5吨的场所;
c.油漆化工材料在2吨以下的库或喷漆点;
d.易燃固体储量在3吨以下的场所;
e.木材存放量在50m3以上的场所;
f.达不到一、二级危险点分级标准的,却符合危险点分级原则的场所,参照三级危险点治理。

具体危险点定点、分级、定员定量及分布《危险点分布明细表》(附录A)。

5. 4 要求
5. 4.1 危险点的确定与分级,应由生产安全部和保卫武装部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按照集团公司不同生产类别和危险点定点、分级原则确定危险点,划分危险等级。

5.4.2 危险点和危险点等级确定后,一样不能随意更换,若因产品结构变化,需变更或撤销时,按5.4.1条执行。

5.5 标志
5.5.1 危险点处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易燃易爆危险点责任标志牌、危险物质告知牌和定员、定量标志牌,其中,每个独立危险点场所应单独设置定员、定量标志牌,以上标志牌由生产安全部统一制作和发放。

5.5.2 危险点的消防治理标志牌,消防三定牌、灭火器材的配备等执行保卫武装部的各项规定。

5.6 检查责任分工与要求
5.6.1 检查责任分工
各级危险点检查责任分工如下:
a.Ι级危险点由岗位(班组)责任人、车间(科)主任、分(子)公司(中心)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检查;
b.Ⅱ级危险点由岗位(班组)责任人、车间(科)主任、分(子)公司(中心)领导检查;
c. Ⅲ级危险点由岗位(班组)责任人和车间(科)主任检查。

5.6.2 巡回检查周期
岗位(班组)责任人每日班前、班中、下班时检查,车间(科)主任每周检查一次,分(子)公司(中心)领导每半月检查一次,集团公司领导每月检查一次。

5.6.3 编制检查表
5.6.3.1 “危险点岗位责任人日查记录表”、“危险点巡回检查记录”由生产安全部统一印发。

5.6.3.2 危险点所在单位应对每一个危险点都要进行事故树分析,绘制事故树图,制定出岗位(班组)责任人、车间(科)主任、分(子)公司(中心)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安全检查表,分别贴于“危险点岗位责任人日查记录表”、“危险点巡回检查记录”的前面空页。

5.6.4 人员要求
5.6.4.1 岗位(班组)责任人要求:
a.把握危险点部位所有设备、设施性能和生产使用、贮存物质的危险性质;
b.熟悉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治理规章制度;
c.岗位(班组)责任人由在危险点工作的安全责任人,即班组(工段)长担任,实行倒班生产的,则由各班的班组(工段)长或责任人担任;
d.按照“岗位(班组)责任人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认真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排除各类事故隐患,关于无力解决的咨询题,应及时上报车间领导,认真填写“危险点岗位责任人日查记录表”,不得有漏查、漏签名现象。

5.6.4.2 各级巡回检查人要求:
a.必须是相应级领导担任,当责任人因故不能履行检查责任时,必须托付相应级领导代查;
b.了解危险点部位设备、设施性能和工艺要求,以及使用、贮存物质的危险性质和安全技术条件状况;
c.依据相应级领导“安全检查表”的内容,按各自的巡回检查周期,做好周查、半月查、月查,针对查出的咨询题及下级反映无力整改的咨询题,要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d.认真填写“危险点巡回检查记录”,不得有漏查、漏签名现象。

5.6.5 检查整改
各级检查责任人,必须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检查内容履行检查职责,将检查情形记入“危险点岗位责任人日查记录表”、“危险点巡回检查记录”,对检查发觉的咨询题,要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和督促整改。

对本级不能解决的咨询题,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并向上一级检查责任人报告。

5.6.6 信息反馈
5.6.6.1 内容
信息反馈内容要紧包括:
a.危险点日常治理和各级责任人检查责任落实情形;
b.检查发觉咨询题、整改措施和整改成效情形;
c.重大隐患反馈处理情形。

5.6.6.2 隐患信息处理程序
隐患信息处理程序如下:
a.按照事故隐患大小,按职责范畴,组织实施整改;
b.一样事故隐患由车间、班组落实整改,并填写“隐患信息反馈单”,整改验收后,将其报本单位技安室(组);
c.凡车间、分(子)公司无力解决的咨询题,应逐级和向集团公司领导报告,并提出整改措施意见,由集团公司领导统筹解决;
d.较大隐患的信息反馈单,由各单位技安室(组)报生产安全部,由生产安全部集中整理,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处理。

5.6.7 资料归档
5.6.7.1 归档资料内容包括危险点差不多情形、隐患信息反馈单和“危险点岗位责任人日查记录表”、“危险点巡回检查记录”。

危险点差不多情形包括所属单位(到班组一级)、名称、建筑面积、类别、级别、建点日期、建筑物结构、防火等级、定员、定量、危险物品情形(包括品名、数量、特性及安全要求)
5.6.7.2 危险点档案由分(子)公司(中心)技安室(组)治理。

较大隐患的信息反馈单由生产安全部负责治理。

6.0 异地子公司危险点可参照此制度进行治理。

附录:危险点分布明细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