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外观检查一、盘上箭头盘上的箭头表示缆盘旋转方向。
当需要在地上滚动电缆盘,尤其是滚动距离较远时,必须按照箭头指示方向滚动。
当电缆盘架在千斤顶上布放时,应逆箭头方向转动电缆盘。
二、标志牌1.厂名:表明生产厂家2.长度:表示盘内电缆的长度(m)3.重量:表示电缆和电缆盘的总重量(kg)4.型号:表示电缆程式5.线径:表示电缆芯线直径6.出厂日期:此外,盘上还有厂家的质量检验证,供查验。
三、、端别四、电缆盘有无变形五、电缆头有无损伤第二节性能检查一、气闭性能检查:旋开盘上电缆端头上的气门端帽,检查电缆中是否有气体放出。
并作相关的检查记录。
二、绝缘电阻测试:盘上电缆气闭性能检测之后,无论是否保气,均应先作绝缘测试。
测试新电缆的绝缘电阻,应使用500V、量程不小于1000MΩ的兆欧表。
三、断线检查:四、充气检查:拧电缆端头上的气门嘴,有气冲出,证明该盘电缆密封良好,不再作充气检查。
密封不好时,需要做充气检查。
第四单元挂设架空电缆一、电缆挂钩的选用:一般按照电缆外径选用相应的电缆挂钩。
可按照以下规格参照选择:挂钩程式电缆外径(mm)65 32以上55 25~3245 19~2435 13~1825 12及以下二、电缆挂钩的卡挂间距应为50厘米,允许偏差不大于±3厘米;在电杆两侧的第一个挂钩距吊线固定物边缘应为25厘米,允许偏差不大于±2厘米。
三、电缆挂钩应卡挂整齐,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上宜一致,挂钩托板应齐全。
四、电缆卡挂后应平直,不得有机械损伤。
电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走向应合理美观。
五、架空电缆的接头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00对及以下的接头,在近杆处时,接头距电杆的净距离宜为60厘米;200对以上的宜为80厘米,允许偏差不大于-5厘米。
六、电缆接头严禁设在跨越道路、铁路或河流等的跨越档内。
第一节敷设前的准备工作一、根据管孔选用的原则,将选好的管孔及人孔、手孔进行清刷并穿入铁线。
二、检查布放电缆使用的工具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需要检查以下项目:千斤顶、电缆拖车、破坏钳、电缆端帽、尼龙扎带、网套、转环等。
三、布放前核对电缆的端别:1、按照电缆盘上标出的标记进行识别;2、按照全色谱进行识别:按照单位色谱顺序,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为A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为B端。
四、测量电缆气压是否保持良好(全塑电缆一般在出厂前充入有30~50kPa的气压)。
五、绝缘测试: 使用兆欧表或高阻计对电缆进行电气性能测试,核实地气、混线、绝缘不良等坏线对。
六、电缆段长配盘:根据管道人孔、手孔距离确定电缆段长,并应留有余弯和接续余量。
七、确定电缆布放方向:1、主干电缆:A端应布放在局方,B端应布放在用户方。
2、中继电缆:(1)汇接局至分局:A端在汇接局,B 端在分局(2)分局至分局:A端在出中继局,B 端在入中继局(3)分局至支局:A端在出分局,B 端在入支局第二节管道电缆敷设的要求一、布放管道电缆前应检查电缆的电气性能,核实盘长及布放段长,并应按配盘计划运送电缆,布放时应先放长段后放短段。
二、电缆应以车运为主,在特殊情况下,现场的滚动搬运不得大于150米,滚动方向应与缆盘箭头方向一致。
三、布放电缆时,电缆必须从电缆的上方放出,且电缆盘应放在布放电缆段的同侧。
四、一般情况下,电缆应从高位向低位布放;弯曲地段应从远离弯曲点布放;引上电缆应从地下端布放。
五、电缆布放时,如发现电缆外护层受到损伤,必须在修复后再进行布放。
六、电缆接头的电缆留长,应在预定接头处将两电缆重叠,重叠长度应比照所用套管的长度,再加长约10厘米为宜。
七、通信管道的管孔中严禁穿放各种铠装电缆。
八、全塑电缆可连续多人孔布放,但布放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00米。
九、全塑电缆在大长度布放时,应采取两个方向布放的方法。
根据电缆全长选择适中的人孔,先向一个方向连续布放,布放完毕后将盘上所有的剩余的电缆倒出,盘成8字型,再向另一个方向布放,放完为止。
十、敷设电缆时,应在电缆有可能出现托、磨、刮、蹭得地方衬垫弯铁、铜瓦或棉纱等物。
十一、敷设电缆时,牵引的电缆头应捆扎牢固,并应在钢丝绳与电缆牵引网套间设置转环。
输送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
十二、电缆敷设完毕后按照实际需要留足余长,锯断电缆,立即用电缆端帽进行密封。
十三、人(手)孔内的电缆应放置在电缆支架的电缆托板上,托板上应先安装托板垫。
十四、电缆在通信管道人孔内的走向,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电缆出管口5厘米以上方可做弯曲处理,弯曲应平缓。
2.电缆走向应以局方侧为基础。
3.电缆穿放使用管孔按照“上大下小”,横排管孔应按照“侧大中小”(大、小系指电缆对数)为原则。
4.电缆在人(手)孔内应顺序排列,严禁水平或上下交叉。
5.人(手)孔电缆接头位置应以交错放置为原则。
第六单元直埋电缆一、布放管道电缆前应检查电缆的电气性能,核实盘长及布放段长,并应按配盘计划运送电缆,布放时应先放长段后放短段。
二、布放电缆时,电缆必须从电缆的上方放出,且电缆盘应放在布放电缆段的同侧。
三、一般情况下,电缆应从高位向低位布放;弯曲地段应从远离弯曲点布放;引上电缆应从地下端布放。
四、直埋电缆的路由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复测、定线;五、挖掘直埋电缆沟硬符合下列要求:电缆沟的中心线应与设计路由中心线相吻合,允许左右偏差应不大于10厘米。
电缆沟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沟底高程偏差应不大于+5厘米-10厘米。
六、电缆沟的底部应平整。
七、人工挖一般土质的电缆沟底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沟深1米及以下,沟底宽宜为米;2.沟深~米,沟底宽宜为米;3.沟深~米,沟底宽宜为米;4.沟深米,沟底宽宜为米;其他土质极深度的沟底宽度按设计文件办理。
一般土质电缆沟的上口宽度应为:沟底宽度+深度。
八、两条以上电缆同沟敷设,应平行排列,不得交叉或重叠。
九、直埋电缆进入人(手)孔处应设置保护管,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将保护管两端封堵严密。
十、直埋电缆埋设于市区、居民区或将来有可能被掘动的地段,应在电缆上覆土10厘米厚,再铺红砖作为电缆的保护标志,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电缆上的覆土应大致抄平,以使所铺的砖保持平整。
2.砖应铺在电缆的上方。
3.铺砖的间隙约1厘米。
4.铺砖的长度及起讫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但穿越障碍物的两侧铺砖长度应不小于1米。
十一、直埋电缆敷设后,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回土夯实:回土前必须做好现场障碍等情况与施工图的校订工作,做到记录准确。
回土时,应先回细土将电缆覆盖后,方可回填普通土壤;不得把大石块、石灰质、炉灰等其他有机物填入沟内或覆盖在电缆上。
夯实与回填土均不得损伤已布放的电缆,及沟内其他管线。
市区内回土应分层夯实,每回土30厘米,夯实一次,最后夯实的土面,高级道路上与路面平齐,在土路上应高出路面5~10厘米,在郊区土地上应高出原地平5~20厘米。
十二、直埋电缆标志应装设在电缆接头、拐弯及跨越道路、河流等处;直线上可每隔200米设一标石;在市区大于200米不足400米或郊区大于500米不足1000米地段,可在中间适当地点加设一标石。
标石埋设在电缆沟的正上方,并应将标石的文字编号面向道路。
因地理情况无法埋设标石时,标石可偏离电缆沟外设置,但必须在竣工图上标明相对位置。
第七单元电缆配线第一节电缆配线概述电缆配线:就是按照选定的路由、用户分布状况,把一条电缆的芯线分配到各个配线点,使其既能够满足现有用户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用户发展的需要,这种缆芯的分配称为电缆配线。
分区配线:一般根据用户密度的大小,自然、环境、用户远近等条件,习惯以100对电缆作为一个配线区第二节主干电缆网的配线主干电缆:主干电缆的满足年限为五年左右,芯线使用率应在85%~90%。
用户主干线路的确定应以用户预测、交接区划分、道路规划等情况为依据。
主干电缆配线路由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根据主干电缆线路网规划的要求,按照交接区分布位置,选择对交接箱最短安全的路由。
2.施工、维护方便,同时应合理利用原有线路设施,使线路经济合理。
3.应避开电气和化学腐蚀地段,避免与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长距离平行接近。
4.所选路由由该在城市规划定型的地区,应取得主管部门批准。
一、直接配线主干电缆直接配线是局内主干电缆直接出局,将电缆芯线直接分配到分线设备上,分线设备之间及电缆芯线之间不复接。
图1 电缆直接配线示意图复接配线复接的目的:将电缆线对复接到两个以上的配线区内,再分配到配线点上,这种配线方式占用线对较多,适合于发展不平衡或不稳定的配线区,提高主干电缆线对的使用率和灵活性。
1、全部复接全部复接通常是两条配线电缆的对数和起讫线序相同,而这两条电缆的分线盒的数目和线序分配可以不必一样。
2、部分复接:配限电缆中的部分线序相复接。
一般以主干与配线递减时较多采用互相复接。
3、复接方式的优缺点:有一定的灵活性,提高主干电缆利用率; 便于将来的调整;电缆线对占用率高,使用率较低; 二、交接配线是在主干电缆与配线电缆或一级主干电缆与二级主干电缆之间,加装一个与局内总配线架相似的交接箱(间),使双方进出电缆的任何线对都可以在交接区内相互任意搭接,这种配线方式称为交接配线。
1、在交接配线制式中常用的几种配线方式 1)两级电缆交接法电缆从电话局经交接箱到分线设备有两级电缆,自电话局到交接箱一段为主干电缆,自交接箱到分线设备一段为配线电缆。
2)三级电缆交接法 自电话局到交接间为一级主干线路,自交接间到交接箱为二级主干线路,自交接箱到分线设备为配线线路。
图2 电缆复接配线图3 两级电缆交接箱配线示意图图4 三级电缆交接配线示意图3)缓冲交接法按一般交接法,在适当的地点装有附加的交接间,称为缓冲交接间。
不同方向的主干线路与某些交接箱的一部分线对,经过缓冲交接间后接入电话局,另一部分线对则直接接入电话局。
图5 缓冲交接配线方式之一在用户交密集地区,即整连片交接区群的地区,交接箱除了各自分别接入专用固定的馈线外,还复接接入部分共用的复接馈线,供各箱任意选用,也可当联络线使用。
缺点:增加复接点,会使衰耗增加。
图5 缓冲交接配线方式之二2、交接区容量的划分:1)应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用户密度与最佳容量、原有线路设备的合理利用,将就近的用户划在一个交接区里。
2)交接区的边界应以河流、湖泊、铁道、公路干线、城市主要街道、公园、高压走廊及其他妨碍行人穿行的大型障碍物为界,地理分界线力求整齐。
3)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交接区,应按照用户就近的原则,结合区间道路、绿地、小区边界划分。
4)旧市区的交接区,应根据用户的发展,结合原有配线区、配线电缆的分布和路由走向划分。
5)交接区的划分要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服务面积不宜过大。
4、交接间的设置:1)交接箱的最佳位置应为交接区内线路网中心偏向电话局的一侧;符合城市规划,不妨碍交通和影响市容的地方;2)靠近人、手孔便于出入线的地方或利旧电缆的汇集点上;3)位置隐蔽、安全、通风、便于施工维护、不易受到外界损伤的地方;4)在以下位置不得设置交接箱:a)高压走廊和电磁干扰严重的地方;b)高温、腐蚀严重合易燃易爆工厂、仓库附近及其他严重影响交接箱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