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织造布

非织造布

第一章1、非织造布定义: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

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直接形成的纤维状物2、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区别于传统纺织品):找不到3、非织造工艺的技术特点:(1)多学科交叉,突破传统纺织原理,结合了纺织、化工、塑料、造纸以及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2)工艺流程短,装备智能化,劳动生产率高(3)生产速度高,产量高(4)可应用纤维范围广(5)工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6)技术要求高第二章一.工艺流程:原料准备—成网前准备—成网—加固—成卷—后处理二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1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2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缠绕部分3 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粘合部分4既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又作为热粘合成分三.纤维性能与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关系:1 纤维表现性状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1)纤维长度及长度分布1)纤维长度长,对提高非织造布的强度有利2)纤维长度影响加工工艺3)纤维长度分布越窄,在同样工艺条件下越易于对纤维控制,形成均匀纤网(2)纤维线密度1)线密度小,制的产品体积密度大,强度高,柔软性好2)纤维过细会对开松、梳理、成网造成困难。

3)一般粗纤维多用于地毯和衬垫中(3)纤维卷曲度1)对纤网的均匀度,对非织造布的强度。

弹性。

手感都有一定影响2)在粘结过程中,由于纤网卷曲度高,粘结点与纤网之间的纤维可保持一定的弹性伸长,因而产品手感柔软,弹性好3)在针刺加固和缝编法等非织造布材料中,纤维卷曲度高,则抱合力大,从而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滑移阻力,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弹性4)在湿法非织造布生产中,纤维的卷曲度越大,卷曲类型越复杂,纤维越易缠结,在谁中越难分散,三维立体卷曲的纤维更难分散(4)纤维横截面形状影响硬挺度、弹性、粘合性及光泽等2 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1)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1)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纤维受到拉伸、弯曲、压缩、摩擦和扭曲作用,产生不同形变2)在使用中,纤维的弯曲性能也与其拉伸性能有关3)纤维的机械性能在干态和湿态下是不同的4)纤维的吸湿性对非织造布加工工艺有显著影响5)纤维的热学性质影响非织造布的加工工艺四纤维选用的原则:1 非织造材料的性能要求服装衬里——要求弹性好,吸湿性高针刺地毯——要求弹性好,耐磨性强,吸湿性低等医用卫生纤维——吸湿性、强度、挠曲性、柔软性、长期生物稳定性或生物降解性土工材料——强度高,变形小,耐腐蚀性好2 工艺与设备的适应性3 产品成本4 按非织造材料的用途选择选纤维原料五非织造常用纤维及特种纤维:(1)非织造常用纤维:丙纶、涤纶、尼龙、维纶、腈纶、棉纤维、粘胶纤维、麻纤维、羊毛纤维、Lyocell纤维、椰壳纤维、蚕丝、废纤维(2)非织造用特种纤维:可溶性粘胶纤维、热熔粘合纤维、ES纤维、超细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无机纤维、木浆纤维、卷曲中空纤维六名词解释热熔纤维:通过加热融融或软化后冷却,将主体纤维粘合固定而构成非织造材料ES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熔粘合纤维,在纤网中既作主体材料又做粘合纤维。

由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而成。

双组纤维:由两种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第三章1.成网前准备工序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哪些部件来完成的?2.梳理工序的任务?1)彻底分梳混合的纤维原料,使之成为单纤维状态。

2)是纤维原料中各种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

3)进一步除杂。

4)使纤维近似于伸直状态。

3.梳理部件齿尖排列方向及速度的配置不同使得两分梳面对纤维产生不同的作用(三大作用)三大作用:分梳,剥取,提升分梳作用的条件是:(1)两个针面的针齿倾角相对,也称平行配置;(2)两个针面具有相对速度,且针面对另一个针面的相对运动方向需对着针尖方向。

锡林的速度大于工作辊的速度(3)具有较小隔距和一定针齿度;(1)(2)两项条件使分梳时产生向内分力,从而避免纤维轻易脱离针齿(3)项条件是为了得到较好的针齿的梳理,也使纤维能在多个针尖间迂回,避免纤维在针面切向轻易滑脱,并因摩擦而握持,形成梳理力。

剥取作用:两针尖并排相对,而成为交叉配置,锡林的速度大于剥取罗拉的速度,形成剥取作用,剥取得到纤维的针面其分力向针内,而被剥取针面的分力则向外。

提升作用:针面仍为平行配置,两针面分力均向外,锡林的速度小于风轮的速度,使纤维朝针尖方向提升。

4.为获得纤网各向同性(纤网杂乱度)采取以下措施:杂乱梳理,交叉铺网,气流成网。

杂乱梳理怎样通过杂乱棍、凝聚棍实现的?交叉铺网的特点?气流成网的原理和形成?纤维数量沿纤网各个方向排列的均匀程度称之为杂乱度;各向同性纤维各个方向的物理机械性能非常相似,杂乱度高的纤维。

杂乱梳理时凝聚辊一前一后安装在道夫前面,从道夫到凝聚辊1再到凝聚辊2,速度依次降低,由此,纤维丛道夫到凝聚辊1再到凝聚辊2时受推挤作用,从而使纤维产生随机变向,最终输出纤网中纤维从单向排列转变为一定程度的杂乱排列;同时杂乱棍安装在锡林前面,与锡林针布齿尖相对,相反旋转,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使杂乱棍表面的纤维从张紧拉直状态变为悬浮在齿尖上的松弛状态,此外,高转速产生的空气涡流促使纤维随机排列。

交叉铺网特点:1.铺叠后纤网宽度不受梳理机工作宽度限制2.可获得很大单位面积质量的纤网3.可调节纤网中纤维的排列方向,甚至使最终非织造材料的横向强力大于丛向强力4.可获得良好的纤网均匀性气流成网的原理和形成:纤维经过开松除杂混合后喂入主梳理机构,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后呈单纤维状态,在锡林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纤维从针布锯齿上滑落由气流输送并凝聚在成网帘(或尘笼)上,形成纤维三维杂乱排列的纤网5.湿法非织造布定义。

国际非织造布协会定义:由水槽悬浮的纤维沉集而制成的纤维网,再经固网等一系列加工而成的一种纸状非织造布。

即湿法非织造布是水,纤维及化学助剂在专门的成型器中脱水而成的纤维网,经物理、化学方法固网后获得的非织造布。

6.湿法非织造材料与纸张的差异。

7.湿法非织造工艺原理和过程。

原理:以水为介质,造纸技术为基础,将纤维铺制成网。

工艺流程:纤维原料→悬浮浆制备→湿法成网→加固→后处理悬浮浆的组成:纤维+分散剂+粘合剂(或粘合纤维)+湿增强剂。

8.湿法非织造布的原料选用(影响纤维在水中分布状态的因素)1)纤维的长细比:指纤维的长度和其径向最大尺寸之比。

长细比越大,纤维在水中越难分散,越易成团。

2)纤维的长度分布:纤维的长度分布越窄,在同样条件下越易对纤维控制,使纤维较易分散。

应避免过长纤维的出现,如化学纤维切断过程中的连刀料等,过长纤维在纤维分散过程中越搭桥的作用,将本已分赛开的纤维又纠缠到一起。

3)纤维的湿模量:纤维的湿模量越大,在水中的刚度越大,越易分散,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较易干湿法成网。

4)纤维的卷曲度与类型:纤维的卷曲度越大,卷曲的类型越复杂,纤维间越易纠缠,在水中越难分散,三维立体卷曲的纤维很难分散。

5)纤维的化学结构与表面状态:纤维的化学结构主要是指纤维分子与水的结合性能,结合性能越强,纤维的吸湿性越好,纤维在水中的润涨能力越强,纤维的分散性越好。

纤维的表面形态是指纤维的表面摩擦性能,纤维表面摩擦系数越大,纤维越易纠缠,在水中越难分解。

可以对纤维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或在成浆中加入吸湿剂,分散剂等,以改善纤维的分散性能,也可以加入适当助剂,提高水的粘度,固定纤维并阻止其相互纠缠。

6)纤维在水中的浓度:越难分散的纤维其浓度应越低,用水量越大。

经试验,成网时允许纤维浆的浓度和纤维的长细度有以下关系:设:成网浓度为C,纤维细度为D(dtex),纤维长度为L(mm),纤维的用量为G(g),用水量为W(L3)。

则:C=D/L2 而C=G/W当纤维的长度增加,则C要降低,即用水量加大。

但用水量受到水源、输送管道和泵的功率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湿法非织造布加工纤维的长度受到一定的制约,长度一般应在30mm以下。

第四章:机械加固1、针刺加固原理:用截面为三角形(或其他形状)且棱边带有钩刺的针,对蓬松的纤网进行反复针刺,当成千上万枚刺针刺入纤网时,刺针上的钩刺就带住纤网表面和里层的一些纤维随刺针穿过纤网层,使纤维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缠结,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和纤维的上下位移对纤网产生一定的挤压,使纤网受到压缩,刺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回升,此时因钩刺是顺向,纤维脱离钩刺以近乎垂直的状态留在纤网内,犹如许多的纤维束“销钉”钉入了纤网,使已经压缩的纤网不会恢复原状,制成了具有一定厚度,一定强度的针刺非织造材料。

若在每平方米的纤维经数十或者上百次的反复穿刺,就把相当数量的纤维刺入了纤维网,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加大,纤维强度升高,密度加大,纤维网行了具有一定强力、密度、弹性等性能的非织造布。

2、预针刺的过程:(图在书上)针刺机的主传动:曲柄,连杆机构驱动针梁、针板和刺针一起上下往复运动,蓬松的纤维网:为给帘夹持住送入针刺机;针刺区:针板向下运动时,刺针刺入纤网,纤网紧靠托网板;当刺针向上运动时,纤网纤维之间的摩擦使得纤网和刺针一起向上运动,纤网紧靠剥离板;纤网通过针刺区后,具备一定的强力、密度和厚度、然后再送到主针刺或花纹针刺加工;3、预针刺及主针刺加固的工艺特点:预针刺加固工艺特点:(1)剥网板与托网板之间的距离较大,有利于蓬松纤网喂入;(2)剥网板在入口处呈倾斜状,配有导网装置;(3)针刺的频率较低(4)针刺的动程较大;(5)针刺的密度较小,刺针较长较粗;主针刺加固工艺特点:(1)剥网板与托网板之间的距离较小;(2) 针刺频率较高;(3)针刺动程较小(4)针板置针的密度较大,刺针较短;4、针刺非织造材料结构性能:针刺非织造材料的托网板由三维排列并相互缠结的纤维构成,其内部孔隙呈弯曲状,特别有利于过滤作用,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5、针刺工艺参数与产品性能的影响:概念题针刺密度(Dn):(刺/cm2 )纤网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理论针刺数;针刺深度:刺针穿刺纤网后突出在纤网外的长度;单位:mm;针刺步进量:针刺机每针刺一个循环,非织造纤网所前进的距离;第五章1.水刺法加固纤维原理答:由高压水流形成“水刺”,其作用似针刺中的刺针,纤网由托毛帘送入水刺区,高压水流经水刺头,水针板径直射向纤网,形成连续不断的呈圆柱状的“水针”,在水针冲击纤网的过程中,纤维在水力作用下从表面被带入网底,造成纤维间的缠绕,当水针穿过纤网射到托网帘后形成不同方向的反射作用,水柱反弹到纤网反面时纤网又受到多方位水柱的穿刺,故在整个水刺过程中,纤网中国的纤维在水针从正面直接冲击和反面直接冲击和反面托网帘水柱的反弹穿插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不同方向的无规则的缠结,从而达到加固作用,形成水刺非织造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