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6.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实验目的:
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

3.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实验原理: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是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

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

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但是,实际上
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

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二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

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

主药和辅料首先必须符合规定要
主药
辅药(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混合粉料 加润湿剂
软材
过筛 湿颗粒
干燥
干颗粒
(测定含量、水分)
整粒
加润滑剂
(外加崩解剂)
压片
求,特别是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与辅料混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

主药与辅料是否充分混合均匀与操作方法也有关。

若药物量小,与辅料量相差悬特时,用递加稀释法(配研法)混合,一般可混合得较均匀,但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而用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它成分混合,往往可以混合得很均匀,含量波动很小。

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

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好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时要控制粘给剂或润湿的用量,使之“握之成团,轻压即散”,并握后掌上不沾粉为度。

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颗粒,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量太少;若呈现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多,这两种情况制出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各太硬,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从而不得制好片剂。

颗粒大小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0.3~0.5g)选用14~16目。

小片(0.3g以下)选用18~20目筛制粒。

颗粒一般宜细而圆整。

干燥、整粒过程,将已制备好的湿粒应尽快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40~60℃。

注意颗粒不要铺得太厚,以免干燥时间过长,药物易被破坏。

干燥后的颗粒常粘连结团,南非再进行过筛整粒。

整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计算片重后压片。

片重的计算,主要以测定颗粒的药物含量计算片重。

每片应含主药量
片量=
干颗粒中主药百分含量
测得值
冲模直径的选择:一般片重为0.5g左右的片剂,选用φ12mm冲模;0.4g 左右,选用φ10mm冲模,0.3g左右,选用φ8mm冲模;0.1~0.2g,选用φ6mm 冲模;0.1g以下,选用φ5~5.5mm冲模。

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再进行适当调整。

制成的片剂需要按照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检查的项目,除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光泽均交,且有适当的硬计划外,必须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的时限。

有的片剂药典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并明确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和含量均匀度检查见2005版药典二部附录。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阿司匹林、淀粉、枸橼酸、滑石粉
器材:天平、酒精灯、药筛、烘箱、单冲压片机、崩解仪、片剂四用测定仪、片
剂脆碎度检查仪。

实验内容:
一、阿司匹林片的制备
1.处方 阿司匹林 30g
淀粉 16g 枸橼酸 q.s 10%淀粉浆 q.s 滑石粉 1.5g
2.制法
(1)10%淀粉浆的制备:将0.2g 枸橼酸(或酒石酸)溶于约20ml 蒸馏水中,再加淀粉约2g 分散均匀,加热糊化,制成10%的淀粉浆。

(2)制粒:取处方量阿司匹林与淀粉混合均匀,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将湿粒于40℃~60℃干燥,用16目筛整粒并与滑石粉混匀。

(3)压片:将阿司匹林颗粒放在单冲压片机下压片。

二、片剂的质量检查
1.查阅药典“制剂通则”的片剂内容 2.外观检查
[检查方法] 取样品100片,平铺于白底板上,置于75w 光源下60cm 处,距离片剂30cm ,以肉眼观察30秒钟。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完整光洁,色泽一致;80-120目色点应<5%,麻面<5%,中药粉末片除个别外应<10%,并不得有严重花班及特殊异物;包衣中的畸形片不得超过0.3%。

3.重量差异限度的检查
[检查方法] 片重差异:取20片精密称定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再称定各片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片重差异。

片重差异(±%)=
100⨯-平均片重
平均片重
单片重
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1倍。

[附注]
(1)片剂重量差异限度(《中国药典》2005版)。

(2)只需要保留小数点以下两位。

4.崩解时限的检查
(1)安装并检查装置与药典规定是否一致。

(2)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六管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吊篮浸入盛有37±1℃水的烧杯中,按一定的频率和幅度往复运动。

从片剂量于玻璃管时开始计时,至片剂全部崩解成碎片并全部通过管底筛网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

如有1片崩解不全,残存有小颗粒不能全部通过筛网时,应另取6片复试,均匀符合规定。

[附注]
(1)严格按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

(2)各类片剂的崩解时限:(《中国药典》2005版)
5.硬度检查
[检查方法]
(1)指压法:取药片置中指和食指之间,以拇指用适当的力压向药片中心部,如立即分成两片,则表示硬度不够。

(2)自然坠落法:取药片10片,以1米高处平坠于2cm厚的松木板上,以碎片不超过3片为合格,否则应另取10片重新检查,本法对缺角不超过全片的1/4,不作碎片论。

(3)片剂四用测定仪:开启电源开关,检查硬度指针是否零位。

将硬度盒盖打开,将药片垂直固定在两横杆之间。

将倒顺开关置于“顺”的位置,拔选择开关至硬度档。

硬度指针左移,压力逐渐增加,药片碎自动停机,此时的刻度值即为硬度值(kg),随后将倒顺开关拔至“倒”的位置,指针退到零位。

测3~6片,取平均值。

[附注]
(1)一般片剂硬度要求8-10kg/cm2,中药片要求在4 kg/cm2以上。

(2)测定硬度也可用孟山都硬度计。

6.脆碎度检查
[检查方法] 取药片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G项下检查法,使用脆碎度检查仪测定: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约为6.5g;片重为0.65g 以上者取10片。

用毛刷刷取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且不得检出断片、龟裂及粉碎的片。

[附注]
(1)测脆碎度也可用片剂四用测定仪:打开脆碎盒,取出脆碎盒并放入药片,选择开关拨至脆碎位置,使进行脆碎测试。

测完拨回空档。

关闭电源开关。

(2)脆碎度计算方法 脆碎度=
%100⨯原药片总重细粉和碎粒的重量
=%100⨯-原药片总重
测试后药片重
原药片总重
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1.阿司匹林在湿润状态下遇铁器易变为淡红色。

因此,应尽量避免与铁器接触,如过筛时选用尼龙筛网,并应迅速干燥。

且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水解。

2.在实验室中配制淀粉浆,可用直火加热,也可用水浴加热。

如用直火时需不停搅拌,防止焦化致使片面产生黑点。

3.加浆的温度以温热为宜,温度太高不利于药物稳定,温度太低不利于药物分散均匀。

4.制备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 为度。

软材通过适宜的筛网制粒,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黏合剂用量太少,如果呈线条状,说明黏合剂用量太多,以此颗粒压成的片剂会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

5.制成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增高。

6.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

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和外加法所需加入的崩解剂与颗粒混匀,再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含量计算片重。

片重=
测定值
干颗粒中主药百分含量每片应含主药量
思考题
1. 试分析阿司匹林片中各辅料成分的作用。

相关主题